育兒寶典

當前位置 /首頁/親子活動/育兒寶典/列表

中醫兒童保健知識

中醫兒童保健知識,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髮育過程中,五臟六腑的功能不夠完善,尤其表現為肺、脾、腎三髒不足,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應加強兒童日常保健。下面分享中醫兒童保健知識。

中醫兒童保健知識1

一、0—3歲兒童日常保健

飲食調養

1、嬰幼兒脾胃功能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營養均衡。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縱兒所好,乳食無度。

起居調攝

1、嬰兒衣著要寬鬆,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發育。嬰幼兒衣者應寒溫適宜,避免過暖。

2、嬰幼兒要有足夠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

3、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晒太陽,增強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中醫兒童保健知識

二、4—6歲兒童日常保健

飲食調養

1、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穀類為主食,同時進食牛奶、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搭配。

2、要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按時,相對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養獨立進餐的能力。

起居調攝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規律,定時排便。

2、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遵循古訓“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一分飢與寒。”

運動保健

1、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

2、加強鍛鍊,適當運動,如跳繩、拍球等。

中醫兒童保健知識2

兒童中醫藥保健知識

1、摩腹

腹部,操作者洗淨雙手,兩手掌對搓至發熱,食、中、環三指併攏,將指腹面或手掌的掌面置於小兒腹部;按“摩腹繞臍”在腹部做環形、有節律的移動。

從操作宜勻速、緩慢、柔和,以小兒舒適為度。小兒肌膚嬌嫩,操作者須剪短之間。必要時,可用小兒爽身粉做介質。

2、捏脊

背部,脊椎兩側,督脈的大椎至尾骨末端處。

操作者兩手的拇、食指交替配合,按推、捏、捻、放的先後順序,沿脊柱兩側,自下而上,從小兒的尾骶部至項下大椎捏拿一遍。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可根據不同臟腑出現的症狀,採用“重提”的手法,有針對性的刺激背部的臟腑俞穴,以加強療效。第六遍結束後,用雙手拇指指腹在腰部腎俞穴處,適當地按揉結合。

3、足三裡穴

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丁下三寸(小兒的四橫指),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4、迎香穴

鼻翼外緣中點旁,鼻脣溝中。

5、四神聰穴

頭頂部,百會穴(兩耳尖直上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前後左右各旁開一寸處,共四穴。

6、兒童保健濫用退熱藥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有些年輕的媽媽認為孩子發了熱一吃退熱藥病就好了。因此,她們動不動就給孩子吃退熱藥。實際上,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蓋症狀,使疾病難以診斷。

中醫兒童保健知識 第2張

一般健康人的體溫約為37℃,高於37℃則為發熱。幼兒大腦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發熱,而其它症狀不顯,如感冒、麻疹、肺炎、區域性感染、藥物反應、風溼熱等。發熱成了孩子有病的訊號。因此,發熱是診斷疾病的重要體徵,如果熱一上來就用退熱藥把它壓下去,常常掩蓋了病情,給診斷事業困難,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時才被確診。另外,有些退熱藥,如阿司匹林影響小兒凝血機制,導致面板、肺、腦等臟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兒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變成高血紅蛋白,使紅血球攜帶氧的能力下降,導致組織缺氧,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水腫、抽搐、昏迷等。因此,動不動就給退熱藥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兒發熱時應查明原因,再作對症治療或病因治療。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需要用退熱藥,在治療中密切觀察就行。當然,小兒體溫過高,如達39℃或以上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且可發生驚厥、抽搐等。這種情況下,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可用退熱藥,同時採用物理降溫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鎮頭等。

7、兒童保健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時常規應用抗菌素是不合適的,而且還會造成病原體對抗菌素產生抗藥性及其不良反應的威脅以及藥物的浪費。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麼原因便使用氯黴素、鏈黴素。如果長期使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服用四環素、土黴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所以小兒不用四環素、土黴素。

8、兒童保健一病多藥

孩子患一種病,家長往往多種藥物齊頭並進。殊不知,藥物過雜,互相之間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應卻相加,不僅療效不好,而且會出現不良反應。如將磺胺與Vc聯用,可加重腎臟中毒;青黴素與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黴素的抗菌功效。至於青黴素、氯黴素、磺胺藥一齊上,或青黴素、頭孢菌素與慶大黴素為伍,同樣有上述危險。

9、兒童保健體弱與補藥

時下給孩子服補藥的現象比比皆是。父母此舉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其發育,但因缺乏醫學知識,結果事與願違,補出了毛病。一位醫生報告,9名嬰幼兒服用人蔘後都出現了神經系統症狀,另一名兒童服用大劑量人蔘後發生抽風、昏迷,最後喪命。專家的建議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補品,5歲以上的體弱兒可酌服,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不可自作主張,以防意外。

10、兒童保健忌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髮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如魚肝油(含Va與Vd)吃多了可引起發燒、厭食、煩躁、肝與腎臟功能受損。水溶性維生素雖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過多可誘發尿路結石、脆骨症等。為此,營養學家強調,應以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為最佳選擇。

中醫兒童保健知識3

1、兒童的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穀類為主食,同時新增牛奶、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一定要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讓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挑食、偏食。

2、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晒太陽,接受日光的照射,讓孩子呼吸新鮮的空氣,可以增強兒童的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跳繩,排球等運動。

中醫兒童保健知識 第3張

3、兒童日常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規律,定時排便等,保證充足的睡眠,還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孩子的衣服一定要寬鬆,太緊了會影響血液流通。

注意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少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平時進行適當的運動。

TAG標籤:中醫 兒童 保健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