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寶典

當前位置 /首頁/親子活動/育兒寶典/列表

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懂禮貌

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懂禮貌,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寶寶的智力程度體現在這些方面,解決問題是為孩子的發展掃清障礙,現在的努力會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為大家分享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懂禮貌。

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懂禮貌1

一、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禮貌問候。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陪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首先家長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在家裡,早晨起床我和孩子爸爸都會習慣性跟家裡長輩說聲:爸爸早上好,媽媽早上好。跟孩子說聲:兒子,早上好;出門上班前說聲爸爸媽媽我們上班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先問候一聲爸爸媽媽,然後跟孩子說聲:兒子,媽媽回來了,爸爸回來了,等等。在小區裡,碰到鄰居,樓道里打掃衛生的阿姨,門崗的保安,或是其它認識的人,都會主動問聲好,打個招呼。到公司裡,早晨跟同事見的第一面,也會主動說聲早上好。

受到我們的影響,孩子在家也會主動問候大人。出門碰到熟人也會主動打招呼,偶爾忘記了,在大人提醒下,也會馬上說聲好。每天早晨,我送孩子到學校,都會看到孩子主動跟門衛叔叔和值班的老師同學問好,放學回家也主動跟老師同學們說再見。

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懂禮貌

二、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心。

教給孩子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不隨手扔垃圾,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和孕婦讓座。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帶他坐公交車,碰到老人和孕婦我們都會主動讓座。孩子上國小後,每天跟爺爺一起乘公交放學,有座位會先讓爺爺坐,自己坐了座位,也會主動找需要讓座的老年人,主動給別人讓座。

每次出去玩,我們都會事先準備好垃圾袋,垃圾隨身帶走,集中扔到垃圾箱,孩子還會主動分類扔垃圾;在公園裡不採摘花草,不踐踏草坪。看到有遊客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會引導孩子,問問孩子那樣做好不好,對不對。

三、引導孩子學會待客的禮貌習慣。

外出做客前,我們會給孩子立好規矩,講好注意事項,並問孩子能不能遵守,如果能遵守,我們就去,如果不能,我們就取消。比如:去朋友家做客,

1、進門換鞋;

2、見到主人家的人要主動問好;

3、不大聲說話,不吵鬧;

4、大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插話;

5、不隨便動別人東西;

6、得到別人允許玩的玩具,離開時要歸位;

7、離開時一一說再見;

8、輕輕地隨手關門。因為事先給孩子立了規矩,孩子都還遵守得不錯。事後,會對孩子作客的表現做總結,並適時地表揚和肯定孩子能夠遵守約定。

家裡來了客人,引導孩子主動問候客人,帶著小客人安全遊戲。

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懂禮貌 第2張

四、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注意儀容儀表。

孩子小時候學習穿衣服時,就跟他說衣服要穿正,襪子要拉平,褲子拉正。有段時間,兒子沒有做到這些要求,我就對他說:“兒子,媽媽昨天在外面辦事的時候看到一個叔叔,高子很高,長得很帥,穿了一身名牌衣服,但是他的褲子沒穿正,褲縫是歪的。兒子,你覺得那個叔叔看起來會帥嗎?”兒子哈哈大笑說:“褲子都沒拉正,怎麼可能會帥呢?”慢慢地,孩子褲子也能夠拉正了。

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在家中尊重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大事小情讓孩子知曉,並跟孩子商量。遇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學會原諒和包容別人。我們跟爺爺奶奶一起住,有的時候孩子跟爺爺奶奶有了衝突,會打電話告訴我,我會先安慰孩子,跟孩子分析這件事爺爺或奶奶做得是不對,但是爺爺奶奶這麼大年紀了還在照顧我們,給我們買菜做飯,接送他上學,是人都會犯錯;子軒做錯事的時候,媽媽原諒了你;媽媽做錯事的`時候,子軒也原諒了媽媽;也請他能夠原諒爺爺或奶奶。一家人在一起,就應該相互包容,相親相愛。

六、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對人友善。

1、3-4歲

會說:“你好!”、“再見!”

會說:“請”、“謝謝!”

甚至會握手。

2、4-5歲

會說:“對不起”

會正確使用餐具

3、5-6歲

公眾場合舉止得體

……

總之,只要我們家長自身做好榜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時機,合理地引導孩子,一定會把孩子培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人。

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懂禮貌2

方法1: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禮貌用語中的含義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最早學習禮節往往是從家裡開始的,如果孩子有效仿的榜樣,他們很快就能學會。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

比如,家長回家後要主動的和家裡其他人尤其是長輩打招呼;出門時說再見;吃飯時先請長輩入座;和長輩說話時態度謙遜;在家裡經常使用文明用語,如:您,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家長在對孩子講話時,或者接受了孩子的關心時,也要使用禮貌用語。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使用文明用語很彆扭,似乎自家人不必這麼客氣。其實不然,對自己家裡人使用文明用語是不是客氣,而是尊重。當一個孩子在家裡習慣使用文明用語,之後在外面也會習慣的使用文明用語,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家裡人呼來喝去,對別人對自己的照顧也心安理得的接受,那麼當他出去和外面的人接觸時使用禮貌用語也會顯的矯揉造作,讓人感覺很虛假。

方法2:發現問題,逐一突破

如果您發現您的孩子在禮貌方面問題比較多,那麼您千萬不要因為心急而眉毛鬍子一把抓,那樣只能事倍功半。您可以先在一張紙上把孩子在禮貌上方面的問題全部列出來,然後按照輕微到嚴重排個順序。接下來,您可以從輕微的問題開始著手訓練孩子,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因為問題比較輕微,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家長的建議,改起來也會比較快。一個問題解決了之後,再著手解決第二個問題。就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慢慢的您就會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懂禮貌了,而且可能後面未解決的問題也在逐漸減輕。

注意事項: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做到:一,不要急於求成。家長看到孩子在禮貌方面有諸多問題的時候肯定是希望馬上都解決掉,但是欲速則不達,我們抓的問題越多,越是不能照顧到每個細節,孩子也會茫然無措,甚至產生逆返心理。二、不要要求過高。對於需要改變的問題,我們不要要求孩子在一個時間段內徹底的改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缺點、問題是會有反覆的,因此只要他確實在進步,即使有幾次反覆,或者進步的速度比較慢,我們都要耐心等待,寬容的接納。

方法3:禮讓要真心實意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桌上放著一盤橘子,父母會教孩子懂禮貌,讓孩子把最大的拿給長輩,而長輩們通常會笑著把大橘子還給孩子,這時父母往往會教孩子說聲“謝謝”,然後心安理得地接受下來。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讓就讓唄,反正到最後最大最好的還是我的。

等到有一天,假讓變成真讓,孩子讓出去的橘子真的被長輩們接受了,吃掉了,他就會又哭又鬧,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如果類似的問題屢屢發生,會導致孩子失去對父母、對生活的信任。因此,您要求孩子向長輩或同伴讓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讓對方真正的接受,如果是食品,最好當時就讓對方吃掉;如果是玩具等禮品在對方走的時候也一定要帶走。也就是要讓孩子明白,讓就真心的讓,不要虛情假意。

還有的孩子為了得到大人的表揚,一時衝動把自己心愛的玩具送給了小夥伴,等過了幾天,又反悔了,哭著喊著要要回來或者非要小夥伴給他一樣玩具作為交換。此時,家長的頭腦要清醒。您可以等孩子的情緒平息之後,溫和的告訴他,送給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再要回來的,那是不禮貌的表現。

以後再送給別人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願意把東西送給對方,如果是你就高高興興的送,如果不是出自真心,那麼就不要送。而且送東西的同時不要想著下次對方也應該送給自己什麼東西,如果對方沒有還給自己另一樣東西,也不要覺得吃了虧。

TAG標籤:教育 引導 禮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