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健

當前位置 /首頁/養生生活/生活保健/列表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查幹湖冬捕或稱漁獵,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一種傳統的漁業生產習俗。早在遼金時期,查幹湖冬捕就享有盛名。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1

中國不同地方有著不一樣的文化和風俗,這些獨特的文化風俗,讓我們的生活多了很多的色彩。有些文化風俗更是全國聞名,讓很多遊客前赴後繼地前往。就像著名的查幹湖冬捕一樣。

查幹湖冬捕對於當地人來說,一開始是為了在休漁期後,對冬天的食物進行一次補充。發展到後來,冬捕這個活動成為最受歡迎的節日,每年都是一場盛大的狂歡節,能夠吸引來無數的遊客。

冬捕最熱鬧的活動,就是頭魚的揭幕儀式。從冬捕儀式中捕到的第一頭魚寓意著將來生活,每年的冬捕總能捕獲數量眾多的魚,雖然讓很多的遊客感到十分興奮,但也讓人感到疑惑,為什麼每年查幹湖總能捕上這麼多魚呢?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

查幹湖的冬捕活動,是每年的一場重頭戲,雖然查幹湖只有307平方公里,但是為了能夠讓前來參與冬捕活動的遊客感受這份熱情,也是為了保護查幹湖的生態,在每年的冬捕之前都要進入漫長的休漁期。

可再長的休漁期,也很難做到每次冬捕都能有這麼盛大的場面。為了能讓每一次的活動都做到熱鬧,也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當地有不少的商家,甚至做出了往湖裡放生魚,等到冬捕開始再撈起來的事情。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 第2張

目的雖然都是為的就是能夠讓這些遊客,每次過來都能夠看到最盛大的場面。這也是為了保證遊客能夠玩得盡興,但說到底畢竟是一種弄虛作假的手段。冬捕之後還會將這些捕撈上來的魚,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美食

在這冬捕之後舉行的頭魚宴,也是很多遊客慕名前來的原因之一,參加宴席自然也要花費不少的錢。所以說這些商家買魚的錢,到頭來還是從遊客身上來又回到遊客身上,實在令人不齒。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2

查幹湖冬捕頭魚是大胖頭魚。很多人認為查幹湖冬捕頭魚指的是拉出的第一條魚,實際上所謂的頭魚通常來說是第一網最大的魚,在第一網拉上岸後還要對網內魚進行挑選,不僅要看個頭,還要看身形和顏色,頭魚寓意著吉祥和魚躍龍門之意。

查幹湖冬捕或稱漁獵,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一種傳統的漁業生產習俗。早在遼金時期,查幹湖冬捕就享有盛名。

祭湖、醒網、鑿冰、撒網,數萬斤鮮魚脫冰而出,極富民族特色。雖然歲月更迭,查幹湖冬捕的神奇、神祕與神聖依舊。

歷史上,習慣稱這種捕魚方式叫“鉤魚”。另外,在查幹湖冬季捕魚易於儲存運輸,所以,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延續至今。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 第3張

冬捕的祭祀儀式上,盛裝的蒙古族姑娘為漁工們獻上奶幹。喇嘛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漁把頭”, “漁把頭”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後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之後率眾喇嘛按順時針方向繞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轉三圈並誦經。

之後“漁把頭”站到場地中間端起酒碗,雙手舉過頭,開始朗誦祭湖詞。之後,“漁把頭”接過一名喇嘛從供桌上端來的酒,手託酒碗,跪冰洞前,高喊:“查幹湖冬捕的大網醒好了,開始祭湖了!一祭萬世不老的蒼天!再祭賜予我們生命的.大地!三祭養育我們的查幹湖!”

幾名蒙古族姑娘聞聲走到冰雪敖包前,將手中的哈達系繞在敖包上的松柏枝上;其他蒙古族青年則將糖塊、牛奶撒向天空;喇嘛把酒和供品倒入冰洞中,隨後所有人圍著冰雪敖包轉三圈。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 第4張

祭完湖後,“漁把頭”手裡拿著“抄撈子”,在已經鑿好的那眼冰洞裡攪了幾下,使勁往上一提,從湖裡撈出了一條活蹦亂跳的胖頭魚來。這就是“開湖頭魚”。

喝完壯行酒之後,隨著魚把頭一聲“上冰”,所有參加冬捕人員,跳上拉網車或爬犁,三掛大馬車,浩浩蕩蕩開赴冰上作業。這時鞭炮齊燃 ,趕馬車的吆喝聲、魚把頭的號子聲、爆竹聲、喇嘛的誦經聲、馬鈴聲、鼓聲、號角聲,神祕地在查幹湖面上飄蕩,使寂靜的雪野充滿了極其誘人的魅力。

網車到達網場後,由魚把頭確定位置,俗稱“畫窩子”。魚把頭根據湖的底貌及水深,確定位置後,開鑿第一個冰眼為下網眼,再由下網眼向兩邊各數百步確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魚把頭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數百步,確定為圓灘旗。

再由兩個圓灘旗位置去前方數百步處匯合,確定出網眼,插上出網旗,這幾桿大旗所規劃的冰面,就是網窩。網窩的大小方向形狀、魚把頭送旗的角度、準備等,都是魚把頭師承下來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裡面有很大的學問。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3

過去,在寒冷漫長的冬季,他們依靠傳統的捕魚方式(查幹湖冬捕)戰勝嚴寒,維繫生活,繁衍生息,世代傳續。

到了現代,冬季捕魚只是為了延續傳統。

歷史淵源:

查幹湖冬捕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一萬年前,古老的查幹淖爾人就在這裡以漁獵為生。古代的蒙古族之所以稱查幹湖為聖水母親湖,主要是他們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於斯、長於斯,以湖為生,惜湖如命,愛湖如母,尤其是在寒冷漫長的冬季,他們更是依靠傳統的捕魚方式(查幹湖冬捕)戰勝嚴寒,維繫生活,繁衍生息,世代傳續。

據《遼史》等書籍記載,自遼聖宗開始到天祚帝,每年春節過後,都要攜嬪妃群臣到查幹湖進行“春捺缽”(春季的行宮),鑿冰取魚,逐鷹獵雁,舉行“頭魚宴”、“頭鵝宴”,大宴群臣和各部落使節,議政外交,春盡乃還。大金皇帝完顏阿骨打誓師伐遼,佔領塔虎城和查幹湖後,也在這裡搞“春剌缽”,重蹈遼的覆轍。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 第5張

成吉思汗西征時曾到過查幹湖,在這裡行祭湖大禮並把查幹湖周邊遼闊的科爾沁草原分封給其二弟哈薩爾。從此蒙古族世代生活在這裡,並從初期的崇拜天地,崇拜水和魚;不吃魚,到捕魚,吃魚,進而一人或幾人徒手抓魚或用刀叉獵魚到與漢族的大拉網捕魚方式結合,形成了今天神祕、神奇、神聖的查幹湖冬捕。

蒙古族歷史上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天祭山祭水之俗。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鐵騎徵滅金國的塔虎城(新泰州)後,向前行軍途中,在查幹湖東岸山地,一眼望見煙波浩淼的查幹湖,頓時心曠神怡,隨將九翼大軍立足青山頭上,行九九禮,祭祀大水泊——查幹湖。

查幹湖歷史上就是天然的漁獵之地,遠在遼代就已開始。亮子、大網等漁業發祥最早,亮子遠在乾隆年間,即已開始;大網則始於同治年間;野泡網直至近代開始出現,大約在1930年以後。

查幹湖冬捕為什麼有那麼多魚 第6張

查幹湖方圓幾百裡。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湖面是平展的明冰,魚是喜群居的,入網口選準了,有捕不完的魚;入網口選錯了,只是空蕩的水。歷經無數幸運與無數晦氣,使心存“萬物有靈”的蒙古族漁民產生多種信仰與禁忌。基於在生存歷程中對發明工具的崇拜,冬捕時要搞個企盼吉祥和收穫的祭祀捕魚工具的儀式,因以網為代表,所以叫醒網。經過祭湖、醒網儀式的固定和流傳,逐漸民俗化,形成了神奇的冬捕習俗,在查幹湖世代傳承。

建國後,查幹湖成立了漁場,吸收了周邊漁民,仍然沿用原始的捕魚方法,傳承著神奇的冬捕習俗,多時一冬常有百趟大網入湖,紅網(豐網)時,有的一網竟打出40多萬斤鮮魚,使查幹湖冬捕更為壯觀。近年來,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性,查幹湖的漁民每年捕魚都控制在200萬公斤以內。

TAG標籤:多魚 查幹 湖冬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