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養生生活/教育/列表

如何捕捉兒童敏感期?

我聽過一個小故事:一個人身體有些問題需要去醫院做個小手術,當他躺在手術檯上的時候,主刀醫生拿著刀向他走過來,親切地對他說:“我是你的主刀醫生,我今天負責這臺手術,雖然我沒有醫師執照,對你的病不是特別瞭解,也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我非常熱愛我的工作,也富有愛心,我願意傾盡全力為你服務。”

如何捕捉兒童敏感期?

相信所有的家長都能夠想象的到,在沒有打麻藥之前這個病人就已經跑掉了。很多行業都是要有相關證件才能上崗,但是父母這個如此重要的職位和角色,卻似乎不用事先評估資格。我相信不少父母也都像這位醫生一樣熱忱,很愛我們的孩子,也願意為了孩子傾盡所有。但是光有一顆熱忱的心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家長還需要多學習,用一些關於教育方面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就不會只會說:“我孩子就這樣啊,隨他爸爸。”而是能瞭解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並能正確地給予指導。

在面對孩子諸多問題時,很多家長常常忽略、忘記、甚至制止,然而卻不知道其實已經破壞了孩子特殊且珍貴的階段。而這些珍貴的階段往往就是孩子的敏感期。

那麼什麼是敏感期呢?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上面這些場景,還有的孩子只要是不合心意就要重來,比如剝香蕉他要自己來,家長一幫忙剝,她就吵著說:“你給我長回去。”一些孩子逛商場都會走這固定的路線,如果你就換一條路走,他就嚷嚷:“不要,我就要從這兒走,重來。”出現這些問題時,有的家長就會說:“我的孩子太淘氣了,管不了。”有的甚至還會說:“這孩子欠揍吧。”

為什麼孩子好像一下子從小天使變成了“小魔鬼”和“小惡魔”了呢?其實不是孩子太矯情,而是孩子已經進入了相應的敏感期。

如果在這個時期沒有給孩子提供科學的刺激或相應環境的話,就會產生一種不可逆的結果,或者造成敏感期後移。所以我們也將敏感期稱之為關鍵期。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狼孩的故事。

兩個狼孩:老大和老二。老二不能夠適應環境死掉了,而老大呢經過長達幾年的教育只學會了幾個單詞,還不是句子。所以可以看出因為錯過了敏感期,這個狼孩的發展造成了滯後,甚至使他終生不能發展,這是具有很大破壞性的。

蒙臺梭利提出了九個敏感期

一、語言敏感期:0至6歲

二、秩序敏感期:2至4歲

三、感官敏感期:0至6歲

四、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至4歲

五、動作敏感期:0至6歲

六、社會規範敏感期:2.5至6歲

七、書寫敏感期:3.5至4.5歲

八、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

九、文化敏感期: 6至9歲

現在我們就來細說一下嬰幼兒各階段的敏感期,按照年齡段進行分類的話分為:

敏感期有的時候是一個階段,它沒有固定的某一時間,比如說三個月、四個月,它可能就短短的一個月、或者是半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而有時會持續很長時間,比如一年、兩年、三年。那我們現在先來看一下0-2歲的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0-6個月)

感官敏感期就是寶寶對各個感官,包括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各感覺科學刺激的一個最佳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常有一些表現:對影子情有獨鍾、0-3歲看書看得懂嗎、最愛聽“媽媽腔”、喝完甜水嫌棄白開水……

下面我們逐一講解下:

視覺

有的家長會問,寶寶剛生下來的時候說能看到父母嗎?其實新生兒眼睛的是可以看到距離8-15釐米的距離的。還有家長問,孩子總喜歡盯著燈泡看,會不會對眼睛不太好呀?其實這個時候孩子還看不到太遠,看天花板上的燈就好像我們成人開車在隧道里看到出口處的光線一樣。還有家長會發現,孩子總是喜歡盯著黑白相間的地方,對明暗相間的地方很感興趣。

視覺刺激對孩子到底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視覺是我們眼睛提取資訊的一種能力。如果這個時期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刺激的話,那孩子的視覺那就會變得不敏銳。比如要看黑板上的字或考試審題的時候,就可能會比其他的孩子慢一些。

0-6個月正是孩子視覺刺激最關鍵的一個時期。4個月左右的孩子視覺開始進行追蹤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把燈關暗一下,拿手電在牆上畫圈兒,注意不要照到孩子的眼睛,看看孩子是否能夠根據跟隨這個光源來移動他的的眼睛。

我們帶孩子上早教課的時候會在彩虹傘上吹泡泡時,家長會說:“寶寶快看,那有一個大的,那有一個的。”在不斷指的過程中孩子的眼睛會跟著不斷地在挪移。而我們在拋接海洋球的時候會有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在“嘩啦啦”向空中扔一大堆海洋球的時候,孩子在看“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雖然在認知的過程中孩子不能準確給它們進行命名,但是眼睛在不斷地看,也起到了視覺追蹤這樣一個效果。

有很多家長會問:“哎呀,孩子現在看圖書,能不能看得懂啊?”其實孩子早期,特別是0-3歲左右,是以右腦為主的,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映像記憶,就是圖片記憶。他看什麼幾乎就是以圖片的形式來進入的。右腦又被稱為天才腦,像愛因斯坦、牛頓就是右腦比較發達的人。右腦記憶是左腦記憶的100萬倍,它的記憶方式就像一個照相機把資訊拍下來,然後儲存記憶,是不容易遺忘的。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地就偏向左腦,所以一些黑白圖卡就是很好的開發右腦的一種方式。

建議:

1、0到6歲是孩子視覺發展最關鍵的一個時期,這時候寶寶需要適應白天和晚上的光線差異,所以白天一定要拉開窗簾,晚上要關燈睡覺,這樣能讓寶寶適應自然的光線變化。

2、寶寶出生以後不要阻礙他的視線,讓寶寶自主地觀察世界,鍛鍊孩子的視力和認知能力,這時候可以推薦大家看一下黑白圖片或者是帶五官的那種洋娃娃。

聽覺

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就是“十聾九啞”。這裡有一個小例子:一個5歲的小女孩總是不說話,她的家長一直認為是孩子不太愛說話,因為這個小女孩子哭的時候有娃娃的聲音,家長就覺得這聲帶是沒有問題的。後來經檢查發現是聽覺有問題,孩子是因為聽不到,所以才無法去表達,從而導致不止聽不到還不能很好的說話。如果及早發現就可以在孩子1歲以前為孩子植入人工耳蝸,也就不會影響孩子接下來說話了。那1歲以後可不可以呢?植入之後孩子還是能聽到了,但是因為她錯過這種語言發展最敏銳的一個時期,所以會在語言發展上大打折扣,當然五歲以後發現就更晚了。

所以聽覺在兒童發展早期我們需要格外關注。所謂耳聰目明,講的就是高智商的一種表現。耳聰指的是聽覺敏銳,目明指的就是視覺敏銳程度。所以視覺和聽覺的關鍵期是非常的重要的,我們給予科學的刺激也是非常重要的。

胎兒在3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能聽到母親體內的聲音了,胎兒5個月大的時候聽力水平已經接近成人了。那在孩子1個月的時候已經有了聽覺。孩子到了2個月的時候,就是會向聲源處轉動頭部。3-4月時,能夠區分大人的講話。5-6個月的時候就能夠聽聲辯位,聽聲辨位就是你如果在他的左側“當”敲一個聲音,他迅速能循著這個聲找到源頭。

很多孩子在媽媽抱抱後就不哭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孩子可能聽到了媽媽心跳的聲音,就會停止哭泣,安靜下來。也有人這樣講,因為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熟悉了媽媽這種心跳聲,有安全感。

建議:

1、巧用“媽媽調”,越清晰孩子越愛聽“字正腔圓”,重複性高,一遍兩遍、三遍四遍,讓孩子在腦裡形成這種特殊的記憶。

2、我們可以用搖鈴的鈴聲去幫助孩子,在這個敏感期的時候讓他能夠進行聽物辨方向。

3、為孩子提供一些音樂活動,多給孩子多涉獵音樂場景,比如可以聽一些世界名曲或是節奏感比較強的的音樂,培養孩子這種節奏感和對音樂的感受力。

味覺

2-3個月的時候嬰兒的味覺開始發展了,寶寶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覺到甜、鹹、酸等味道,那麼3-12個月,特別是6-9月這中間還處於極為發達的一種狀態。

那味覺刺激的重要性在於什麼呢?

各位家長在新增輔食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六個月左右,這個時期是寶寶味覺最發達的時期,其實味覺刺激可以再早一些,比如讓孩子嚐嚐蘋果汁、香蕉泥、橘子汁的味道,早期進行味覺刺激,對寶寶日後味覺的敏銳度有很大的影響。

建議:

1、0-6個月的時候,家長要給寶寶多進行味覺刺激,品嚐各種味道和食物。

2、輔食新增的原則就是不要加鹽、不要混合。不要混加各種食品,要單種食品讓孩子去品嚐。比如你要打果汁,有的家長會說就一種營養不全面,量也太少了。但從味覺刺激來講,我們最好給它單獨的食物,這樣不會影響孩子味蕾的辨認。讓寶寶品嚐到食物原本的味道,還可以減少未來總挑食的現象,這也是很多寶寶喝完甜水之後就不愛喝白開水的原因。

嗅覺

有的家長會問:“剛出生的寶寶能不能分辨出誰是媽媽呀?”其實嬰兒在出生5天以後就知道誰是媽媽了,靠的是什麼呢?就是媽媽身上的味道。也有人說那是奶香,尤其是很多哺乳期的媽媽走到哪兒都感覺能聞到奶香,其實這就是媽媽的味道。

嗅覺刺激對孩子的重要性在於哪兒呢?

首先早期能夠給寶寶安全感,比如說有的孩子一上幼兒園就抱著他的小被子、小枕頭,這種依戀物,還必須是沒有洗的,洗了就不行了,沒有沒有那個味道了,就感覺就不是他的了。家長就會擔心說這孩子不會有戀物癖吧的。其實孩子是對上面的味道很熟悉,他有安全感,彷彿媽媽沒有離開一樣。還有孩子喜歡抱著小抱被、玩具,他其實都是在尋找這種安全感,嗅覺可以輔助記憶,增強認知。

建議:

可以讓孩子聞聞我們經常接觸的各種水果和食物的味道。比如吃蘋果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聞一聞:“哎,香甜的蘋果。”讓孩子去聞他熟悉的食物,對孩子會有天生的吸引力。各種食物的味道,也可以讓他去嘗試聞一下。

觸覺

面板是嬰兒最大的感受器官,嬰兒期面板的感知是成人的5倍。

觸覺刺激的重要性在於新生兒的口周、眼、前額、手掌和腳底等部位觸覺很明顯。 0-2個月的觸覺發展主要是以反射動作為主。3-5,寶寶可以將反射動作加以整合。6-9個月寶寶的觸覺發展已經遍及全身了。

建議:

1、家長可以給孩子進行一些撫觸運動,比如做一些被動操,還有就是我們可以帶嬰兒去一些水育館嘗試游泳。平時多去摸摸孩子的小腳等等。撫觸的好處就是可以增強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寶寶更加有安全感和自信。1歲半以前,它的優勢就在於能夠建立親子的依戀關係。所以家長要學會給寶寶做撫觸,3歲前堅持都給寶寶做,特別是1歲半以前這樣堅持做,對孩子是很有好處的。

2、憤怒的時候千萬不要抱寶寶。

口腔敏感期(0-18個月,又叫口欲期、口脣期)

口腔敏感期是在孩子時,一些典型的表現就是:總是會把手放在嘴裡哈,就好像是手指頭上沾了幾勺蜜,總把個手放在嘴裡吃,開始的時候他會把整個拳頭都塞到嘴裡,然後等到他慢慢會抓東西時,他就會抓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還有些寶寶愛咬人,尤其是在哺乳期的時候,很多媽媽都被咬過,乳頭甚至有的都咬出血了。

寶寶這個階段其實是用嘴巴來探索世界,他們會用嘴巴來感知東西的軟硬、大小、溫度、材質等等,同時用嘴巴來解放雙手,他開始會吃整個拳頭,而整個全都吃完之後他發現原來可以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吃,先吃大拇指,然後再吃其它的手指,最後所有手指都吃遍,手就解放了,解放了之後他就用手去抓東西,發現原來手還能幹這個。

特別在孩子1歲半之前,等到孩子長大了,要去幼兒園了,突然開始吃手家長再去管就管不住了。還有些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喜歡啃橡皮、咬袖子、咬指甲,等再長大一些就零食不斷、喜歡嗑瓜子、口香糖嚼不停,嘴永遠不閒著。還有就是青春期有的孩子開始抽菸了?這都與口脣期有關,就是口脣期的過程中,家長干預的太多,我們常聽到家長說:“不許吃這個,怎麼什麼都往嘴裡放,髒不髒。”等等。而我們有的家長就非常明智,會給孩子把她的玩具能夠入嘴的東西都清洗乾淨,並且消毒,滿足孩子口欲期的現狀。當能夠順利把口欲期度過了以後,其實上面這些問題自然而然就不會發生了。

之前我們說過敏感期呀有時過了就過了,是不可逆的,但有時它並不是不可逆,它會延續。比如孩子在1歲以內這個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他會延續到2-3歲,有可能會延續到4-5歲甚至更長。就像上面我們說到的有些青春期的孩子會煙不離手、零食不離口等。

建議:

1、在發現寶寶進入或還未度過該敏感期時,一定為孩子提供自由選擇和自由啃咬的機會。

2、注意給寶寶身邊的玩具和其他物品及時清潔和消毒,包括玩具、衣物等一切寶寶夠得到放進嘴裡的東西。

行走敏感期(7-24個月)

行走敏感期,也就是說孩子開始學走路了。大家都知道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週會走,孩子行走需要一個過程,比如肢體的力量、平衡能力等,這些鋪墊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裡強調一下:千萬不要給孩子使用學步車。很多會把孩子扔到學步車裡去,覺得省事又安全。但是如果經常使用學步車孩子就會出現踮腳走的現象,或者是胯骨發育不好。因為孩子走,是需要先學會匍匐爬、然後跪地爬、再站立、扶物站立,然後才能開始行走的。如果一個孩子還沒有學會爬,你就直接給他放到學步車裡,會直接破壞了孩子感覺統合這種能力和空間感。孩子從坐起來到站起來這種空間視野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孩子來說,自己要掌握身體平衡,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

還有就是鞋子帶有發光小燈,一踩就“滋滋”叫的那種鞋子,也會影響孩子對地面的一種感受能力。

還有一個就是不走尋常路的例子,就是孩子一旦學會走之後,就開始不走尋常路了。就是哪兒不平走哪兒,喜歡不斷地走上坡下坡,哪兒些坑坑窪窪走哪兒,常常把鞋踩髒弄溼。這其實是孩子對行走的一種感知,我們家長不要過多地去制止。比如說孩子在上坡走下坡的過程中也學會身體的平衡。如果孩子想去走小水坑,那你就給他換上雨鞋好了,讓孩子去感知行走。如果孩子喜歡上下臺階,你既要學會帶領孩子,同時也要學會放手。孩子在下臺階時的視覺角度就像我們看到山下一樣,有恐高症的人能感覺到那種感覺,孩子內心需要要戰勝這種恐懼。這時家長能做的呢,就是站在臺階下,敞開你的懷抱,告訴他沒關係,下來吧,有我呢。摔倒了也沒有關係,我會輔助你,但是還是要由孩子自己啊,自己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下來。

建議:

1、家長應該放慢自己的步伐去配合孩子,讓孩子在敏感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

2、注意家裡的地板、傢俱最好不要露出尖角,防止寶寶在走的過程中造成傷害。

3、學步車不能幫助孩子學步、有燈光和聲響的鞋子儘量少穿。

精細動作敏感期(6-24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特別喜歡自己動手,比較迷戀捏上去軟軟的東西。

這裡我們講一個專注力的一個例子,就是有時孩子在玩玩具時會特別專注,甚至會玩得忘了時間。這時很多家長會說:“我們該回家啦!”拎起孩子就走。這時家長的行為就是破壞了孩子專注力的培養,等孩子長大後,寫作業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東張西望的現象。

有家長會問孩子的專注力為什麼不夠?叫他他為什麼假裝聽不到?這個時候我們都可以根據上述的幾大敏感期去感受一下。當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時,家長不要去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但是也不能讓孩子一直玩而不做其他事情,家長應該做的是給孩子一個預設,要提醒孩子,無論是心理的還是精神層面的,都要讓他有個準備的時間。比如說:我們再玩兒十分鐘就要吃飯了啊,或者是寶寶我們再玩兒十個數啊!在孩子沒有理會的情況下可以再次提醒,比如要到時間了或者還有3分鐘啊這樣的提示。

我們經常能見到小朋友在家長把玩具拿給他時,一下子就把東西扔到地下,然後家長撿起來又放。這是因為孩子在這一階段有扔東西的需求。家長一定不要說扔了就不給你了,而是應該給孩子提供這樣的東西,讓孩子不斷地去扔。這是因為孩子你撿他扔這樣的過程中,既鍛鍊抓握技能的精細動作,又鍛鍊了空間意識啊,如遠近、上下等空間感。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非常喜歡自己動手,而孩子手上的神經是離大腦反射區最近的,所以說手是孩子第二大腦,動手能力的提高可以很好的開發孩子的大腦,所以家長應多提供一些動手類的玩具給寶寶。家長在給孩子提供玩具時,應多一些插片類的拼插、益智類玩具,少一些電子類的玩具,大部分電子產品孩子玩兒幾次就不願意玩兒了。這是因為電子產品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很短暫,反而這種拼插、益智類的玩具,會讓孩子不斷地去重複去做這動作,還能拼插出不同的造型的東西。所以家長應提供一些簡單的、單結構的,或者是無結構的一些材料。簡單結構如積木類、拼插類的,無結構的就是水,沙子,土、雪等,家長會發現,其實孩子去這種天然材料的地方,玩兒的時間其實更長,要比電子產品玩的時間還要長。比如說去沙堡啊,或者是外邊玩兒土啊,有時候孩子一上公園會遇上那個草草叢裡面就不出來。這樣的玩具更有益於孩子生長,孩子在玩兒的過程中能夠鍛鍊抓、捏、拉等這種能力,還有精細動作的揉、搓甚至挖小孔等能力,在我們的早教課程中則提供更多的有針對性的一些教具玩具,比如一些小豆子呀,捏豆子、係扣子等。家長在家裡也可以給孩子準備此類玩具,但要注意的是,給孩子準備豆子這類小的東西時,一定要注意孩子很可能會把東西入口,所以一定要保證乾淨,注意千萬不要卡到。事後一定要準備多少就收回多少,否則極可能被孩子塞到鼻子、耳朵等帶孔洞地方。這也是因為這時候孩子對孔洞非常敏感,願意這樣去鑽、去挖。所以提醒家長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動手的機會。有的家長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怕他弄髒了、弄的哪都是,覺得孩子吃頓飯我還得收拾大半天,尤其是愛乾淨的家長,看不得一點亂七八糟的,就會開始喂孩子。這種行為導致孩子動手機會太少,限制孩子動手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著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展。其實吃飯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孩子動手能力的機會。孩子最初吃飯就要讓她自己吃,你會發現開始他是大把抓,然後慢慢地不用去教他就會變成三指抓,因為她發現大把抓往嘴裡送是很難的,而且送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掉到桌子上。然後慢慢他自己就學會用兩指捏,然後開始學會拿勺子拿筷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發展,所以要給孩子自己吃飯的機會。家長如果認為總是掉太麻煩,這其實家長怕自己麻煩,要收拾。但是家長多收拾一下,給他準備一個這樣的空間,勝過長大了以後發現孩子的精細動作沒有得到特別好的發展。

案例:

我產後上班時間較早,孩子大部分都是由奶奶來帶,但是老人不是怕麻煩,而是心疼孫子,生怕吃慢一口就趕緊去喂,所以孩子在動手能力這塊不是很強,我認為如果這個時候給他更好的一個這樣的一個鍛鍊的機會,那麼肯定能得到更好的鍛鍊。

建議:

1、為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間,相應的條件和環境,准許孩子手裡去抓他認為喜歡的東西,准許孩子去捏他認為合適的東西,只要沒有危險就可以。

2、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

3、提供相應玩具。

語言敏感期(0-36個月)

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最關鍵一個時期,每個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都不一樣,有的非常短,可能是短短的幾個月甚至一個月半個月,有的甚至會達到一年兩年三年。語言敏感期實際上就像一塊海綿,這是因為孩子在學習語言的時候,需要一個輸入的過程,才會有輸出的過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聽不懂,就很少跟孩子說話,在我們七彩寶屋那些孩子大部分都很小,有的家長就會跟我們說孩子不太說話,當我們問為什麼不跟孩子多講話時,家長表示孩子也聽不懂跟他說什麼呀?孩子聽不懂,你就不跟他說了嗎?不是的,這時孩子就像儲存器一樣,在我們該往裡儲存的時候沒有存,那麼他該輸出的時候,也就是到說話年齡時,家長會發現他的詞彙量很少,就跟我們之間說那個狼孩兒一樣,當然沒有那麼誇張。

有些家長表示自己平時沒有時間帶孩子,都是請保姆在帶,而保姆啊平時很少跟孩子聊天、說話。即便他們出去聚會,也是跟保姆聚在一起聊天,而不是不跟孩子講話。就導致孩子說話說得特別的晚,或者是表達能力不如其他同齡孩子順暢。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腦海裡沒有儲存,就自然沒有輸出。這就如同我們去銀行取錢一樣,我想取很多的錢,可是之前根本就沒有往銀行裡存錢,可能就那幾塊錢在裡面,那麼想取出1萬也取不出來,所以說前期輸入是很重要的。

孩子大部分是先學會叫媽媽,當然也有先學會叫爸爸的,但是我們家孩子先學會的是叫奶奶。大部分人認為先叫媽媽,是因為媽媽對他更好,他更喜歡媽媽,其實不然,這是因為你前期有大量的、很多遍的輸入。如果媽媽長期自己帶孩子,就會在日常表達中出現類似語言:“媽媽幫你拿這個,媽媽來了。”這樣“媽媽”這個詞就會經常出現,甚至一天不下十遍百遍,那麼等到孩子語言發展時期開始說話時,就會出現這種井噴式的狀態,一下就爆出來了,先爆出媽媽。

由於我在孩子兩個月時就開始上班了,所以一直到2歲1個月,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奶奶來帶,所以我們家寶寶她最開始先叫的就是奶奶。但是我從未因此吃醋,主要是因為奶奶真心付出。

這說明在孩子語言發展最關鍵的一個時期,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給他像海綿吸水一樣,輸入很多詞彙,不斷地跟他講話,在養育前期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語言,你要不斷地跟孩子說,讓他能夠有一個大量的吸收。當有足夠量的時候呢,就像海綿吸飽了一樣,水就出來了,就擠出來了。所以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說話特別早,而孩子說話特別早的原因,就是這家裡會發現很多成人真的像話癆一樣,天天跟孩子說,說的多了,孩子腦中的儲存滿了,就爆發出來了,說出來了。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有的孩子會出現口吃的狀態,其實口吃除了那些病理的原因外,大部分是因為孩子的語言跟不上他自己的思維,也就是在孩子說話的時候,他想表達,可是他不太會說,他思維上已經轉到了,但是不太會說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口吃的狀態。家長能夠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不著急,慢慢說。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因為你的腦袋轉得太快了,太聰明啦哈,所以語句跟不上啦。”同時家長要給與孩子非常親切地注視。或者你可以不用語言去表達,就認真地看著他,耐心的等待,他當她感覺到你在,自然就放慢這個這個語速了,慢慢去講下來。家長千萬不要恐嚇孩子,或者是過度的矯正,這時候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自信,避免不斷地提醒孩子口吃,也不要過度的矯正,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這種口吃自然就會好的。

家長在平時要經常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和環境,比如孩子要吃蘋果,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告訴孩子:“這是蘋果,寶寶吃蘋果。”舉個反面例子,很多家長就是孩子一個眼神兒,他就知道幹什麼了:“哎呀,要喝水呀,不要?那你要什麼?要香蕉麼?”孩子一個眼神兒家長一個動作,然後家長還很自豪地說:“我特別懂我們家孩子,我們家孩子一個眼神我就知道他要幹什麼,都不需要他講話。”其實在這種過程中,家長阻止了孩子語言的發展,說的更嚴重一些,就是剝奪了孩子語言發展最關鍵的一個時期,你剝奪了孩子語言發展權。

而家長能做的就是慢慢的聽他講話,並且可以字正腔圓地讓他去複述你說的話,比如:“這是蘋果,跟媽媽說蘋果。”在未來孩子的學習上,比如做數學題時,如果孩子語言理解方面相對能力較差,還可能會出現抓不住重心、不能理解題意等現象,所以抓住語言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

建議:

1、從胎教開始不斷的跟寶寶說話

2、給寶寶表達的機會和環境

3、口吃的處理

安全感建立的敏感期(0-1.5歲,多持續到3-5歲)

這個敏感期一般在孩子0到18個月出現,特別是一歲半之前孩子會出現這種依戀關係,那麼這個時期安全感的建立對孩子是很有好處的。孩子一歲半開始社交接觸,可以接觸外界的小朋友等,也就我們說的這種社交關係。如果安全感非常足的孩子會表現得非常自信、開朗,在跟同伴相處的時候也會更加自然,不會總是依賴媽媽。而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會出現那種抱著媽媽,從後面悄悄看、偷偷看的現象。

建議:

1、0-3歲給予無條件的愛

2、舊物依戀,不要急於切斷,給予時間

3、 5歲之前彌補

答疑:

Q:孩子不喜歡跟小朋友分享東西怎麼辦?

A:有的家長認為我們中國傳統就是要學會分享,其實分享是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如果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我快樂了,那剛剛好。但是如果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我不快樂了,這叫什麼呢?這叫剝奪。舉例來說,就像錢對於成人來說,無論金銀珠寶,還是車、房都需要用錢來買的,那如果你現在僅有或剛得到100塊錢,這時候我要求你把錢分我一半,大部分人會認為:“憑什麼呀,你有病吧,你為什麼要我的錢。”其實玩具或者吃的對於孩子的意義就相當於金錢對於成人的意義一樣重要,孩子沒有金錢的概念,玩具或吃的就是他最寶貝的東西。所以我經常跟我帶過的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說:“分享能給你帶來快樂,你就是分享,不能給你帶來快樂,你就不去分享。但是有一點你要記住,今天你不把你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明天你也不要期待別人分享給你。”家長讓孩子認清這一點就好,因為有的孩子是,我拿出去不可以,別人的統統是要給我的,這樣的孩子會出現一個問題,想要別人玩具時會說把玩具給我玩兒吧,你要學會分享,然後到他那說我玩你的玩具,會說不給,這是我的,這種現象是我們不提倡。家長要避免給孩子灌輸這種你的是我的,我的是我的,誰也不要拿的思維。

Q: 6歲前孩子識字好不好?

A:當然好,因為剛才說了認知敏感期,孩子在1歲以前,甚至可以快到2歲,正是他以右腦為主要記憶的一種方式,這時候的記憶都是圖片式的,這時候我們可以讓他去認,這時候所有字相當於像圖片一樣去記憶,對他來說非常簡單,沒有難度。

TAG標籤:捕捉 敏感期 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