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

當前位置 /首頁/養生生活/健康養生/列表

立春吃什麼美食

立春吃什麼美食,立春時鬥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那麼,立春吃什麼美食?

立春吃什麼美食1

蘿蔔

在許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蘿蔔,吃蘿蔔可分為啃、切片、切絲、做餡等多種形式。吃蘿蔔不僅可以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婦女的生育機能,立春蘿蔔又稱為“子孫蘿蔔”。北方人多愛吃生蘿蔔,尤以心裡美和小紅蘿蔔為最佳。

春捲

春捲,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國南方,過春節不吃餃子,吃春捲和芝麻湯圓。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於待客。春捲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

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春餅

吃春餅是中國民間立春飲食風俗之一。在一些地區立春有吃春餅的習俗,東北,北京一帶春餅口味最為可口,相傳春餅作為潮州傳統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間小食演變過來的有待考證。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成為“春盤”。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從宋到明清,吃春餅之風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明《燕都遊覽志》載:“凡立春日,(皇帝)於午門賜百官春餅。”到清代,伴春餅而食的菜餡更為豐富。現在,人們備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餅時隨意夾入餅內。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

春芽

春日食春芽,春季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春季很多水果蔬菜都大量上市,養生人群,可以多吃些應季果蔬,來調理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韭菜

立春養生吃韭菜壯陽效果更佳哦。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有天然“偉哥”之稱。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

紅棗

立春養生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立春養生少食酸味食品。所以立春養生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春筍

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讚歎不已,有“嚐鮮無不道春筍”之說。

立春吃什麼美食2

1、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吃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卷菜的餅一定要是新鮮做得的燙麵薄餅,講究圓、薄、滑。擀好的餅一定要在上面輕輕抹一層油,為的是不讓餅和餅之間粘連,同時吃起來口感也較為爽滑,配著卷在裡面咯吱咯吱作響的蔬菜,一軟一硬,口感不錯。

2、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寧津一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春盤其實挺簡單的,它就是以涼拌蔬菜為主的拼盤。古時候,每到農曆立春,江南人家通常把生菜、鮮果和餅餌等拼置盤內食用,而北方民間則多將蔥、蒜、韭、芥等辛菜雜和起來吃,皆取迎新之意。

3、春捲

除了春餅之外,春捲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立春吃春捲的習俗起源於唐朝,也叫“咬春”。由於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嚐鮮,古人就用麵皮包著時令蔬菜,捲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捲,寓意著五穀豐登,而麵皮做成圓形,則是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芹菜和韭菜的餡料,更寓意著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所以在這立春之際,新年之時,街坊們不妨在家吃吃春捲,既能健胃、提神又能收穫一份祝福。春捲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4、蘿蔔

在很多地方,立春是個重要的節氣。北方立春,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是吃蘿蔔,俗謂“咬春”。“咬春”就是立春時吃生蘿蔔,以脆嫩多汁的青蘿蔔為上,最好是綠皮紅心的蘿蔔。為什麼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咬春和嘗春作為一種傳統的飲食文化,原本是立春節慶習俗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現在這種節慶習俗已經淡化了很多,甚至於許多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這一習俗了。現在,人們更多地用吃麵條和餃子代替了吃春盤、春餅、春捲,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故民間廣泛流傳有“迎春餃子打春面”的說法。

立春吃什麼美食3

立春的民間風俗

1、 立春節氣習俗: 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2、立春節氣習俗: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影象。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3、立春節氣習俗: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立春吃什麼美食

4、立春節氣習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5、立春節氣習俗: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6、立春節氣習俗: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7、立春節氣習俗: 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遊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群眾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群眾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TAG標籤:立春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