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娛樂八卦/時尚熱點/列表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但所有細分行業放在一個公司是不可能的,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1

根據媒體採訪,胡厚崑表示,雖然面臨晶片斷供,但華為沒有自建晶片廠的計劃,產業分工是有要求的。另外,華為常務董事、ICT 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解釋稱,晶片的產業鏈條非常長,包括設計、製造、封裝等,在製造方面也有很多環節,包括華為在內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都不可能自己解決,需要全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努力。

他當天表示,雖然華為去年的經營數字看起來不錯,但是華為過去面臨的問題並沒有減少,地緣衝突、匯率波動、疫情以及大宗商品漲價等因素,為華為帶來新的挑戰。而數字化與低碳化,既是華為面臨的挑戰,也是華為面臨的機遇。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上雲與上車

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讓中國的公有云市場增長迅速。身在其中的華為雲,近年來也增長迅速。

胡厚昆在4月26日的發言中援引資料稱,在IaaS領域,華為雲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二,全球第五。而在生態方面,他透露目前華為雲在全球聚合了3萬多家合作伙伴,圍繞華為雲做應用開發者約有260萬。

去年財報顯示,華為雲在2021年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34%。時任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釋出上述財報時還表示,華為雲在2022年會圍繞“一切皆服務”的戰略,加大資料中心和網路的佈局,讓業務全球高速可達。

不過胡厚昆當天也表示,華為的雲業務還處在努力爬坡階段,相比全球以及國內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華為雲在市場份額、雲服務的產品競爭力等方面還需要縮小差距。

IDC對去年三季度國內公有云市場的統計資料顯示,華為雲與騰訊雲對於二三名的爭奪非常激烈。如果單看IaaS市場,華為雲以11.03%的份額排名第二,領先第三名騰訊雲0.12%的份額。加上PaaS市場後,騰訊雲則以10.92%的份額躍居第二,比華為雲多了0.18%的份額。不過在國內公有云市場(IaaS+PaaS),阿里雲的規模一直最大。當期,它以38.24%的市場份額,仍位列第一。

除了企業的數字化,車的數字化也是華為發力的重點。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第2張

胡厚昆在4月26日當天再度重申華為不造車,是智慧車部件的供應商,“要去幫助傳統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去造好車,賣好車。”

他當天表示,出行行業現在走到關鍵拐點,四化成為越來越清晰的.方向,而華為在汽車行業,除了要聚焦智慧電動、自動駕駛、智慧座艙、智慧網聯以及智慧車雲這幾個關鍵子系統外,還要和產業鏈的上下游夥伴進行開放合作。他透露,現在華為在汽車領域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已經有300多家。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華為與下游車企除了inside模式的合作,即為整車廠提供上述子系統等解決方案,還包括更深度參與的智選模式。需要提及的是,近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已“撤回”了與小康通過智選模式合作的AITO新能源車年銷量30萬輛的目標。

不過胡厚昆在4月26日也表示,在跟車有關的領域,華為還是新來者,犯錯在所難免,哪怕不能實現上述銷售目標,也希望外界多一些寬容。

向B端找機會

華為在雲和車領域的進展,是它的終端特別是手機業務的供應鏈受到限制後在B端數字化方向發力的一個縮影。

3月28日,華為公佈了它的2021年業績:去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下滑28.5%,與2017年的收入規模大致相當。但華為當期實現了1137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長75.9%,也是近五年來最高水平。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第3張

其中,過去一年運營商業務是華為的最大業務。2021年,華為在這一領域實現銷售收入2815億元,佔據總營收的44%左右。遭遇供應鏈限制嚴重的消費者業務,在2021年收入2434億元,佔華為總收入的38.2%。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今年3月釋出去年業績時,曾談及華為2021年收入規模減少的原因:除了華為的供應鏈在過去三年持續承壓,影響了手機、PC等C端業務外,還源於疫情因素,以及中國的5G網路部署已經基本完成,“沒有那麼多客戶需求了。”

而相較於前兩項業務的收入規模都有所下降,華為的企業業務在去年卻實現了小幅上漲。當期,這一業務1024億元的收入,佔據總收入的16.1%。

在這一背景下,各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華為尋找的新機會,軍團模式也繼而產生。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去年10月華為發文正式成立海關和港口軍團、智慧公路軍團、資料中心能源軍團和智慧光伏軍團。而在此之前,華為還成立了煤礦“軍團”。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第4張

胡厚昆當天在談及軍團模式時表示,這一模式借鑑於谷歌,也來自於華為遇到的尷尬,“我們的武器很多,發現客戶的問題也很多,但我們的武器解決不了客戶的問題”。他表示軍團是一個包括銷售、需求管理、生態合作等環節的整合團隊,“每個團隊針對一個特定行業,能夠深入瞭解客戶的需求。”

需要提及的是,胡厚昆在4月26日被問及晶片問題時,依然強調晶片產業有自己的分工要求,華為沒有自建晶片廠。而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當天則進一步表示,最近幾年由於地緣政治的競爭,尤其疫情等因素,使得晶片產業原來賴以生存的全球統一鏈條被打破。

“晶片的產業鏈條十分長,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產業鏈上下游來共同解決。”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2

在今天舉行的2022年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表示,雖然華為現在面臨晶片短缺,但目前華為沒有在自建自己的晶片廠,相信產業分工是有它的要求的。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第5張

另外,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 汪濤指出,晶片(半導體)的產業鏈條十分之長,包括晶片設計、製造、封裝等,在這麼長的鏈條下包括華為在內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晶片的問題真的要解決,需要全產業鏈上下游大家共同來解決。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第6張

在今年3月的華為2021年年報釋出會上,時任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未來華為可能會採用多核結構的晶片設計方案,以提升晶片效能。同時,採用面積換效能,用堆疊換效能,使得不那麼先進的工藝也能持續讓華為在未來的產品裡面,能夠具有競爭力。

4月初,華為公開了一種晶片堆疊封裝及終端裝置專利,申請公佈號為CN114287057A,申請日為2019年9月,專利摘要顯示,該專利涉及半導體技術領域,其能夠在保證供電需求的同時,解決因採用矽通孔技術而導致的成本高的問題。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3

4月26日下午,在第19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表示,華為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慧的算力需求會增長500倍以上,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時,胡厚崑還針對圍繞著華為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解析。

相信全球產業分工,華為沒有自建晶片廠

對於一直以來,業界流傳的“華為將自建晶片廠”的傳聞,胡厚崑迴應稱,華為相信全球產業分工,產業鏈有自己的要求。

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進一步指出,晶片製造涉及一個很長的鏈條,任何一家公司,包括華為公司,都不可能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真正解決問題需要全球產業鏈共同努力,產業鏈脫鉤、分裂不利於全球發展,會造成技術進步緩慢、成本增加,這些成本最後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第7張

汪濤指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海外,半導體制造業各種能力都在提升,預計晶片短缺可能在幾年之內得到解決,華為期待看到這樣的結果。產業鏈發展了,華為公司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華為要有質量地活下來

華為當下遇到的困難很多,這一點從華為的經營資料可以看出來。同時外部環境的變化也給華為帶來更多困難,這些挑戰包括全球疫情、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匯率波動等。

胡厚崑稱,華為首先要活下來,要提高活下來的質量,有幾點必須做到。

第一、要保障給客戶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質量,產品的競爭力不能下降,服務連續性不能出問題,華為會採取大量的措施。過去兩年華為也做得不錯。

第二、活下來要體現在穩健運營上。公司特別關注交易的質量,因為衝突、匯率波動、大宗商品漲價等這些看得見看不見的陷阱。對華為的經營能力提出了挑戰,華為也遇到了不少問題,我們要管理好我們的交易質量,低質量的交易我們放棄。華為現在業務組合比過去更多元化一點,這就要求每個業務做好穩健經營。

第三,面向未來持續進行創新投入,會在人才上進行投入,投入足夠的研發資金,同時創新路徑上進行優化。

華為輪值董事長:沒有自建晶片工廠的計劃 第8張

在談到華為消費者業務時,胡厚崑表示,華為手機業務下滑對華為和消費者而言都是一種遺憾,華為在手機領域遇到這樣的挑戰,恰恰給了機會讓華為思考華為終端的發展。

資料顯示,2021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434億元,下滑49.6%。對於未來發展,胡厚崑稱,終端並不僅僅是手機,人們需要的是更多的以人為中心的更好的體驗,因此華為終端提出了全場景智慧化發展戰略。

搭載鴻蒙系統的裝置已超2.2億個

胡厚崑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還透露,當前搭載鴻蒙系統的裝置超過2.2億個,發展了1900家生態合作伙伴,2021年新增生態裝置超1億臺,華為對鴻蒙生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胡厚崑解釋稱,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過去兩年華為手機業務大幅度下滑,作為企業來講無論挑戰多大,要管理好危機,危機既有危險,也孕育著機會,可以用新的視角去看終端業務。“手機業務很重要,但不止有手機,我們提出了1 8 N戰略,構建全場景的智慧化體驗;其次,軟硬體協同,打造好軟體生態,這已經成為我們非常明確的戰略。”

胡厚崑表示,從去年看戰略初步是有效果的,可穿戴裝置包括手錶、手環、音箱等出貨量也不錯,鴻蒙生態也發展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