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樂園

當前位置 /首頁/娛樂八卦/開心樂園/列表

圍魏救趙的故事

圍魏救趙的故事1

導讀:“圍魏救趙”這句成語指避實就虛、襲擊敵人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圍魏救趙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國都大梁即現在的開封。因魏國國都在大梁所以魏國也稱樑國,其國君魏惠王也稱梁惠王。那時侯,天下大亂,戰國七雄——秦、齊、楚、燕、韓、趙、魏諸侯紛爭,各國君主窮兵黷武,向外擴張土地。中原地區的兼併戰爭此起彼伏。公元前365年,即位剛六年的魏惠王為避強秦的威脅,同時又覺得大梁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於增強自己的國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圖霸爭雄,便將都城自安邑、即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遷至大梁。魏國在大梁經歷了惠王、襄王、昭王、安釐王、景王、王假等六君,共140年。公元前225年,秦大將王賁率兵攻魏,因久攻不下,便引鴻溝水灌大梁,三個月後大梁城破,魏王假不得已出城投降,魏國滅亡。

魏惠王名瑩,在位52年,“惠”是其諡號。魏惠王當政時魏國是戰國諸雄中最為強大且第一個自稱為王的國家

公元前354年,趙國國君趙成侯為了擴張勢力範圍,派兵攻佔了自己的近鄰——弱小的衛國的漆和富丘,企圖迫使衛國臣服。而此時的衛國是魏國的附屬國,如果趙國的企圖得逞,則魏國的勢力必將會縮小。魏國豈能坐視不管,於是梁惠王便派大將龐涓率主力大軍長驅北上,一舉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腹背受敵,既要應付正面衛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又要應戰背面來勢凶猛的魏國的攻擊,逐漸力不從心、難以招架。為了擺脫困境,趙王急忙派人衝出重圍,去齊國求援,為了促使齊國答應出兵相助,趙王來了點物質刺激,許諾把中山之地,也就是現河北省正定縣一帶,送給齊國作為答謝。

故事講到這裡,有必要把魏國人龐涓和他的同學齊國人孫臏作以交代。龐涓和孫臏師從曠世奇人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王禪,學習兵法和縱橫權謀。學業結束之後,兩人各奔東西。作為魏國人的龐涓辭別了老師,回到了自己親愛的祖國,當上了梁惠王的將軍,且很受梁惠王寵信。表面上龐涓十分風光、自命不凡,但內心一直有一種不安。因為龐涓生性氣量狹小,十分嫉妒孫臏的賢明與才能,他十分清楚自己在許多方面比不上孫臏,特別是他知道義兄孫臏對祖傳孫子十三篇的學習比自己更得其要義,一旦有機會,便會比自己更勝一籌。自己要想顯赫一世獨霸一方,必須想方設法阻止孫臏入仕為官,為此龐涓採取了一系列壓制、殘害孫臏的卑鄙行動。他以請孫臏到魏國與自己共同輔助梁惠王為名,暗中派人把孫臏騙到大梁,孫臏至大梁後,龐涓便多次在梁惠王面前誣告孫臏私通齊國,使其獲罪,而後便假借罪名用“臏刑”,也就是削去臏骨的酷刑使孫臏兩腿殘廢,—這也就是稱其為孫臏的原因,並給其“鯨面”即在孫臏臉上刺字,企圖逼使孫臏永遠隱姓埋名無法入仕作官,如此以來,龐涓以為世上就再也沒有技高其一籌的對手同他競爭了。

一系列的遭遇使孫臏逐漸認清了龐涓的醜惡嘴臉,便想法逃離魏國,但一直沒找著機會,尤其身為殘疾人,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誰知,天有不絕人之路,之後不久,齊國的使臣淳于髡及禽滑來到魏國,孫臏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與齊使相見,並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和願為祖國效力的誠心實意打動了齊使,兩位使者把孫臏藏在車中祕密帶回了齊國。齊國大臣田忌聞訊,親自把孫臏接到家中,待為上賓,並把他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在位37年,“威”是其諡號。齊威王向孫臏請教兵法,孫臏對答如流,齊威王甚為佩服遂拜孫臏為老師。孫臏是孫武后裔,其所著兵書《孫臏兵法》久已失傳。所幸的是,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出土了《孫臏兵法》的竹簡,使這部曠世奇書得以重見天日。

齊國國君齊威王接到趙國的求救信後,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出兵吧,顧慮自己的國家雖然也是一個大國,但是國力遠不及魏國強大,而且此前曾經被魏國擊敗過,齊軍中至今仍心有餘悸,畏魏情緒很大;不出兵吧,又恐對齊國不利,為慎重起見,齊王便召集文武大臣計議,諸大臣意見不一,互不相讓,以善諫著稱於世的齊相鄒忌不主張出兵救趙,理由是魏趙兩國交戰,不論誰勝,實力都要受損,對齊都是有利的。而齊大夫段幹明則主張出兵,他認為,見死不救不僅會造成趙國失利,使魏國更加強大,從而對齊國形成威脅;而且會使齊國失去趙國這個友好的鄰邦、留下不仁不義的惡名。緊接著,段幹明提出了齊國暫不急於直接出兵救援,讓魏趙相互殘殺,待雙方兩敗俱傷之後再去進攻魏國。可先聯合宋國南攻襄陵,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睢縣,在魏的後方作騷擾性的牽制。

齊威王覺得段幹明對局勢分析的透徹,救趙的方案也切實可行,還可因救趙而得到中山之地,便欣然接受了段幹明的建議。龐涓得知齊與宋聯合行動的訊息後,很快研究了派往四方的探馬和打進周邊國家的臥底反饋回來的情報,覺得這些鄰國也只是為了表示對趙國的友好,而象徵性地出動小股部隊在魏國邊境騷擾一下,不足為慮,國內守軍完全可以對付得了。因此,圍困邯鄲的魏軍不為所動。

魏趙兩軍在邯鄲相持將近一年,邯鄲已被圍得水洩不通。於是在公元前353年,趙國又一次向齊國告急求援。這時,圍困邯鄲的魏軍已疲憊不堪,齊威王覺得出師救趙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準備委派才能過人的孫臏為主將去救趙國,孫臏聽說後便向齊王辭謝說:“我是個受過酷刑的人,我當主將會被魏國恥笑,還是請田忌大夫為主將吧,我可以隨軍為田大夫出些主意。”實際上孫臏還有一個沒說出的理由是不想在戰前讓龐涓知道自己在齊國。看來,嚴酷的現實已使孫臏不得不處處提防著自己這個陰險狠毒的老同窗。

齊威王同意了孫臏的意見,逐拜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考慮到孫臏的身體狀況,便讓孫臏坐在帶蓬帳的軍車裡,暗中為田忌出謀劃策。之後,即發兵八萬去救趙國。開始,田忌準備引兵直搗邯鄲,包抄魏軍後路,配合趙國內外夾擊,以解邯鄲之圍。孫臏不同意田忌那麼做,他對田忌說:“這辦法不見得是一條上策。”田忌說:“趙國很快就要被攻陷,除了直撲邯鄲外,還有什麼別的好辦法嗎?孫臏說道:“想要解開亂成一團的繩索,一定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繩結,然後用手指慢慢解開,千萬不能雙手緊握繩索生拉硬扯,更不能用拳頭去捶打;要排除爭鬥,不能捲進去左衝右突,而要看準雙方拳來腳往的空隙,伺機避實就虛猛襲欲攻擊一方的空虛無備之處,如此就能很快平息這場爭鬥。如今魏國出兵攻打趙國,其精銳部隊勢必傾巢開赴戰場,留在國內的一定是一些老弱病殘,現在應避開兵力強大的圍趙敵軍,乘魏國國內兵力空虛,帶兵快速直逼大梁,截斷其交通要道,襲擊其糧食輜重給養之地,這樣一來,魏將龐涓必然會放棄攻打趙國而班師回魏自救,那時,我軍便可佔據有利地勢打他個伏擊。如此,我們不僅一舉解救了趙國之圍,又可重創挫敗魏軍。如此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田忌聽了軍師的精闢論述,連說妙計!妙計!遂發兵直逼大梁。

梁惠王聞知齊兵直襲大梁,十分驚恐,深怕齊兵與攻擊襄陵的宋軍對大梁形成夾擊之勢,便急令龐涓班師回救,以阻止齊軍長驅直入。龐涓得令親率主力星夜兼程急馳大梁,兵分三路對齊軍應戰。魏軍的這三路兵馬兵力懸殊很大,左軍力量最強,中軍次之,右軍最弱。

與此同時,齊國軍師孫臏獲悉龐涓分兵三路急返大梁的情報之後,即讓田忌一方面指派少數輕騎部隊向西,直搗大梁城郊,另一方面,由田忌親率主力急馳北上,埋伏在魏軍歸途必經的桂陵,即今山東省荷澤市東北,擺開陣勢以逸待勞,只待魏軍進入伏擊圈,便給予迎頭痛擊。

為了確保全殲魏軍,孫臏讓田忌把齊兵按戰鬥力強弱分為上、中、下三路,接著,孫臏又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案:“讓兵力最弱的下路同魏軍最強大的左軍交戰,讓中路同魏軍的中軍交戰,讓兵力最強的上路同魏軍最弱的右軍交戰。形成前者敵強我弱、中者勢均力敵、後者我強敵弱的局面。這樣以來齊兵的下路和中路就可以佔據有利地形,緊緊地咬住魏軍不放,但決不與敵正面交鋒、死打硬拼,而要想方設法鉗制魏軍,拖延時間,等待上路援軍到來。同時,上路要採取速戰速決的戰術,打擊魏軍最弱的右軍;殲敵後再與中路一起,合擊魏軍的中軍。兩路得勝後,再與下路協力,三路聯手共擊魏軍的左軍。這樣,齊軍在每一區域性戰場上,都形成了絕對優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作戰方案,對魏軍採取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戰術,很快便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此時的魏軍,由於曠日持久的與趙交戰,陣亡兵員得不到補充,糧草供應日趨緊張,再加上長途跋涉,倉促應戰,戰鬥力明顯下降。三路兵馬一經交戰,魏軍即陷入重圍,左、中、右三軍人馬又不能互相救援,頃刻間即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龐涓眼看兵敗如山倒,心慌意亂,六神無主,忽然又瞧見一面大旗,上書斗大的“孫”字,心頭猛一驚,差點從馬上摔下來。幸虧龐英、龐蔥兩員部將趕到殺出一條血路,把龐涓救出。龐涓僥倖撿了一條命,但卻損失了兩萬名將士。齊國人大勝而歸。

“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後人將其收錄在“三十六計”中,並列為第二計。此計比喻避實就虛,借打擊此處而解救彼處的危機,迫使敵人、對手退縮的戰術或計策。這種辯證法的靈活運用,20xx多年來不僅在戰場上屢試屢爽,而且廣泛地應用到了社會生活的不少方面。

圍魏救趙的故事2

在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雙方鬥爭了一年多。趙萬偉累了。【今譯】這時,齊國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師,率八萬大軍前去救趙。進攻方向在哪裡?起初,田忌準備直接去邯鄲。孫斌認為,要解開纏在一起的絲線,我們不應該用手使勁拉,應該杜絕別人打架,不應該直接參與打架。派兵突破重圍,避開真實情況,攻取要害。他對田忌說,現在魏國的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是空的。

圍魏救趙的故事3

戰國時期,魏國派兵攻打趙國。魏國軍隊不久就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見趙國不能抵抗魏國的進攻,就派人到齊國求援。

【今譯】齊國的將軍田忌被齊王派去營救邯鄲。這時,軍師孫臏急忙勸他說:“如果你想解開一團亂麻,就不能用使勁拉的方法;如果你想阻止雙方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你不應該用刀和槍來切割和刺傷他們;如果你想要營救被攻擊的一方,你只需要抓住入侵者的鑰匙並摧毀它的空位置。目前,魏軍正在全力進攻趙國,精銳部隊一定會退出戰鬥。中國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此時,魏國重視外部世界,國內市場必然是空的。如果我們抓住機會直接進攻魏國,攻打魏國的首都,魏軍一定會回到魏國去救魏國。這樣,他們就會考慮到首都的緊急情況,撤回包圍趙國的軍隊。我們不能幫趙嗎?”

他充滿感激地說:“先生,這真是太棒了,太令人欽佩了。”

孫臏後來又說:“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退,來回走了很長一段時間,一定是疲憊不堪了。但是我們的軍隊利用了這個機會,輕鬆地等待著工作。毫無疑問,我們可以在魏軍經過的關鍵地點設下埋伏,一舉擊敗他們。”

田忌欣賞孫臏的英明分析,立即命令他按照孫臏的戰略行事。他直奔魏國的都城大梁,乘勢攻打大梁。與此同時,他在回魏師的路上設下埋伏。

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包圍了,急忙撤回進攻趙國的軍隊回家。在匆忙的長途跋涉中,人們和馬匹來到了龜嶺地區,但齊軍擊鼓打鼓,打金,衝了出去。魏軍毫無準備,倉促抵抗。準備充分的齊軍能打到哪裡?魏軍被殺,留下了。還沒來得及挽救首都,整個軍隊就幾乎全軍覆沒了。在這場戰爭中,齊軍大獲全勝,趙國得救了。

事實上,事物是相互制約的。我們不能處理這個問題,或者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們只能注意到暴露的因素。我們應該抓住問題的關鍵和關鍵點,避免真假,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圍魏救趙的故事4

戰國時期,魏國的.將軍龐涓率領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向齊國求救。【今譯】齊威王命田忌為將軍,孫臏為師,率軍救趙。田忌準備跟魏國的主力作戰,孫臏卻說:魏國的主力進攻邯鄲,魏國的都城一定空了。如果我們直接進攻大梁,魏國就必須撤軍,回到大梁去。這樣一來,趙國就可以得救,魏國就可以被打敗了。田忌採納了孫斌的建議。龐娟確實在計劃的中間。他撤退並救出了大梁。在路上,他遭到了齊軍的伏擊。“打退”這個成語,比喻進攻敵人的後方,迫使敵人後退。

圍魏救趙的故事5

出處:《·孫子吳起列傳》。

意思: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以解越國都城邯鄲的危險。泛指一切襲擊敵方後方,迫使敵方撤兵的戰術。

戰國時,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將趙國都城邯鄲圍住。趙國立即派使臣向齊國求援。齊國國君齊威王當即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趙。

田忌打算儘快趕到邯鄲,而孫臏卻不同意,他說:“要理清亂絲,不能硬扯瞎拽,要解開鬥毆,不能加入亂打。我們不如把部隊開往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因為魏軍的主力現在正在趙國猛攻邯鄲,國內空虛,魏軍知道我們打大梁,他們一定會從趙國撤兵,趕回搶救。這樣,我們既可援助趙國,又能打擊魏軍,比趕到邯鄲去廝殺要便利得多。”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策,便直奔大梁。魏軍得悉,果然撤兵回國,邯鄲於是解圍。田忌、孫臏率領的齊國大軍,預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縣西北)設下埋伏,當魏軍撤退到這裡時,齊軍一聲號令,奮勇殺出。魏軍久戰疲勞,突遭襲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次戰役,歷史上稱為“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的故事6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魏惠王派大將龐涓進攻趙國,圍住趙都城邯鄲。趙成侯知道難以抵擋,就把中山獻給齊國。齊王派大將田忌、軍師孫臏興兵救趙。孫臏揚言要進攻魏國襄陵,龐涓中計回兵救襄陵中了孫臏的伏擊,解了趙國之危。

【典故】《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近義詞】聲東擊西

【相反詞】圍城打援

【成語舉例】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圍魏救趙的故事7

圍魏救趙的主人公是誰?

圍魏救趙的主人公是孫臏

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孫臏的簡介:

孫臏,生卒年不詳,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名孫臏。

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是孫武的後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明末清初有以孫臏、龐涓生平為原型的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使孫龐鬥智的故事廣為流傳。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圍魏救趙的典故:

公元前353年,魏國國君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兵去攻打趙國,團團地圍住了趙都邯鄲。情況非常危急,趙國的國君趙成侯派使者到齊國去求援兵。齊國的國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為大將,拜孫臏為軍師,發兵去救趙國。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謀不足,又是個急性子,奉命之後,便想立刻趕到邯鄲去與魏兵廝殺,可孫臏不同意。

孫臏,是我國曆史上很有名的軍事學家孫子的後代子孫,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有名的軍事學家,田忌很佩服他。有這樣一回事:田忌常喜歡與齊國宗室的公子們跑馬比賽,押重金,賭輸贏。可他贏的次數並不多。田忌去向孫臏請教,問怎樣才能多贏。孫臏沒回答,卻去看了看田忌和公子們比賽時用的馬。

孫臏發現,馬的腳力相差不大,但可分為上、中、下三種等級。於是孫臏便胸有成竹地對田忌說:"下次有跑馬比賽時,您只管放大膽量下重金與他們賭輸贏,我自有辦法叫您獲勝。"不久,又逢跑馬比賽,田忌就去報名參賽,並押下千金。等到臨場比賽時,孫臏向田忌面授機宜說:"第一場,您用您的下等馬去同他們的上等馬周旋;到第二場,您用您的上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中等馬;到末場時,您則用您的中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待三場賽完下來,田忌只輸一場而贏了兩場,結果以總分之多取勝,贏得了齊王的千金獎償。

時候,田忌想著賽馬的故事又問孫臏為什麼不同意趕赴邯鄲去與魏軍廝殺,孫臏說:"凡是要解開雜亂打結的繩索,一定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結頭,然後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勁去扯,或用拳頭猛捶;還有,要排解開兩個人相互的鬥毆,萬不可捲入去打,而要避開雙方拳來腳往的地方,尋找機會用拳猛擊其中一方空虛無備的腹位。待捱揍者雙手捧著肚子跪下,原來對打的形勢,便會有所改觀,而鬥毆的局面,也會頓然停止。現在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國的精兵銳卒,一定傾巢開赴邯鄲,只剩一些老弱殘兵留守國內。咱們為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佔據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守備空虛的地方呢?那樣,他們在外的大軍,必然會放下趙國趕回相救。

這樣一來,我們豈不是一舉解決了趙國的危急,同時還叫魏國嚐嚐我們的厲害嗎?"田忌認為孫臏的話很有道理,便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

齊國的大軍剛到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北),孫臏便叫田忌下令停了下來,孫臏說,當魏軍從邯鄲往回的時候,一定要經過桂陵。因此,應該在此設伏,佈下陣勢,到時好一舉把魏軍殲滅。田忌又依孫臏的計謀而行,很快地軍隊埋伏了下來。齊兵要攻打大梁的軍情,很快,寵涓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從趙國退兵救大梁。

魏軍久圍邯鄲,已經非常疲憊。龐涓救大梁心切,又來了急行軍,這使魏軍更為疲憊不堪。魏軍進入了齊兵埋伏的桂陵地帶。只聽一聲號令,齊軍從路的兩側一齊奮勇殺出。突遭襲擊,疲憊不堪的魏軍哪裡還能抵擋得住?他們戰死的戰死,受傷的受傷,不多時,魏軍大敗,死傷2萬多人,齊軍大勝而歸。孫臏、田忌這一仗打得好漂亮!既為邯鄲解了圍,又教訓了魏國。

圍魏救趙的啟示:

做任何事都不要看死一種可能 凡是都要換個角度想想。

圍魏救趙的故事8

【成語】:圍魏救趙

【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她)撤兵的戰術。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準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圍魏救趙的故事9

戰國時期,魏國派軍隊進攻趙國。魏國的軍隊很快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趙國眼看抵擋不住魏的攻勢,趕緊派人向齊國求救。

齊國大將田忌受齊王派遣,準備率兵前去解救邯鄲。這時,他的軍師孫臏趕緊勸他說:“要想解開一團亂麻,不能用強扯硬拉的辦法;要想制止正打鬥得難分難解的雙方,不宜用刀槍對他們一陣亂砍亂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進犯者的要害,搗毀它空虛的地方。眼下魏軍全力以赴攻趙,精兵銳將勢必已傾巢出動,國內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魏國此時顧了外頭,國內勢必空虛。如果我們此時抓住時機,直接進軍魏國,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必定會回師來救,這樣,他們撤走圍趙的軍隊來顧及首都的緊急情況,我們不是就可以替趙國解圍了嗎?”

一席話說得田忌茅塞頓開,他十分讚賞地說:“先生真是英明高見,令人佩服。”

孫臏接著又補充說:“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回,長途往返行軍,必定疲憊不堪。而我軍則趁此時機,以逸待勞,只需在魏軍經過的險要之處布好埋伏,一舉打敗他們不在話下。”

田忌歎服孫臏的精闢分析,立即下令按孫臏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國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聲勢造得很大,一邊卻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

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圍,慌忙撤了攻趙的軍隊回國。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馬行至桂陵一帶,不防齊軍擂鼓鳴金,衝殺出來。魏軍始料不及,倉皇抵禦,哪裡戰得過有著充分準備的齊軍。魏軍被殺得丟盔棄甲,還沒來得及解救都城,便幾乎全軍覆沒。這次戰爭,齊軍大獲全勝,趙國也得到了解救。

其實,事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看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或只注意比較顯露的因素,而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要害,避實就虛,這樣來解決問題可能更為見效。

圍魏救趙的故事10

圍魏救趙: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

戰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軍事家。一個叫孫臏,一個叫龐涓。兩人曾拜同一位老師學習兵法,後來兩人一同為魏國效力。龐涓小肚雞腸,非常嫉妒孫臏的軍事才能,便想方設法地陷害他,致使孫臏被削去膝蓋骨。後來,孫臏被齊國大將田忌祕密營救到齊國。圍魏救趙,就是孫臏與龐涓之間的一場戰爭。

當時,魏國率先在眾多諸侯國中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國力日盛,並先後兼併了一些弱小的諸侯國。當時與魏國國力相當的諸侯國,在其東部有齊國,在其西部有秦國。魏國的鄰國趙國、衛國則顯得比較弱小。

公元前368年,趙國在齊國支援下,出兵攻打魏國的屬國衛國。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近十萬圍攻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大臣鄒忌主張不救,因為這樣會消耗本國的實力。但大臣段幹綸認為,如果魏國打敗趙國,魏國的勢力會更加強大,進而對齊國造成威脅,因此極力主張支援趙國。

齊威王採納了段幹綸的建議,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出兵八萬救趙。身為軍師的孫臏在分析形勢後,認為魏國軍隊很強大,如果與魏軍正面交鋒會造成齊國的較大損失,所以應該避實就虛,趁著魏國精銳部隊在外,魏國國都大梁防務空虛的機會,攻打它的國都,迫使魏軍回救大梁,趙國的危險就會自然消解。

為爭取戰略主動,孫臏決定給敵軍制造齊國部隊弱小的假象。他故意派無能的軍官帶兵進攻魏國的軍事重鎮平陵,結果齊軍大敗。魏國大將龐涓以為齊軍不堪一擊,於是加緊對趙國的進攻,絲毫沒有想到齊軍會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與此同時,孫臏親自率領精銳部隊進逼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迅猛從攻打趙國的前線往回撤軍,長途跋涉去保衛國都。因為兵困馬乏,又陷入孫臏的包圍圈中,結果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語“圍魏救趙”由此而來。

TAG標籤:圍魏救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