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樂園

當前位置 /首頁/娛樂八卦/開心樂園/列表

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

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獨立且自由的個體,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會過於干涉他人的自由,這樣做是十分不正確的,下面一起來看看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內容。

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1

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藥可救的,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

——巴德勒

一個人想要所謂的自由,不是不可以,但還要記得,地球不只是某個人的使用者。那些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做事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和容忍。

再多的動作和雜談,不以尊重別人為基本,根本不值一提。

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八卦,看劇時的吐槽,對劇中帥哥的驚叫,電視和音樂的外放……當然,有些人就喜歡這樣。

但是,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喜歡你的所有行為,更沒有那麼多人與你的三觀完全一致。

一個人想要自由可以,但請不要打擾到別人。

中午午休,思靜剛剛躺上床,宿舍的喧鬧又開始了。

這幾天,兩個舍友有事請假回家,然而,每天的八卦閒聊卻沒有因為舍員人數的減少而停止。思靜的睡眠質量很淺,稍微有點響動便很難入睡。

最近,其中兩位舍友每天過著重複單調的生活,思靜看在眼裡,也不能多說一些什麼。眼看考研時間日益趨近,她雖不知她們複習得如何,但也在心裡替她們感到著急。可是,那兩位,彷彿從上週開始,就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青春不是用來享樂的,青春的篇章裡沒有安逸二字,這是思靜的世界觀。她們卻不一樣,睡覺、外賣和韓劇,似乎承包了每天的光陰,迴圈往復,她們卻絲毫沒有任何覺醒和改變。

新的一天對她們而言,起點在中午,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輸在了起點,剩餘的半天依舊渾渾噩噩地度過。她們這種生活,在思靜眼中,早已失去了青春奮鬥的價值。

霧霾天氣逐漸襲來,一片朦朧的世界縈繞在眼前。即便如此,窗外依舊有許多學生,邁著匆忙的步伐向教室走去。宿舍充斥著談笑,燈光似乎在一片安逸中越加灰暗。

思靜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她決定起床繼續忙著上午沒做完的事。以後的時間,她計劃延遲午睡的時間點,等到她們什麼時間說累了,停止了喧鬧,她再午休也不遲。她也曾提醒過她們幾次,但一個人的素質就在那裡,說再多也是多餘。

和誰在一起,原來真的非常重要。

從你最要好的朋友身上,大概會有一些你的影子,這話一點也不假。思靜想:哪怕她們其中有一個提醒對方:管好自己,該去學習了……現在開始還為時不晚。

沒有誰能夠永遠一帆風順,生活也不會事事如意。每個人總是要穿過春冬煙水,看過滄桑變化,歷經風雨磨礪,走過繁華荒蕪,才會懂得生命的滋味,才會蛻變成蝶。

一些事情上,既然自己做出了選擇,就要去踐行。安逸能夠帶給人們的,只有暫時的歡笑和享樂,安逸過後,還得面對自己選擇的道路和生活。

重要的是,正值青春美好年華,今天所有的歷練都是明天騰飛的基礎。然而,剛剛邁出人生步伐,一些人,卻已經躺在安逸的溫室中無法自拔。

心理學上有一個洛克定律: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個奮鬥目標,同時更重要的,是制定實施目標的步驟。考研的道路不是誰都可以勇敢走完,並且順利通過,獲得一個滿意的結果。

那些起早貪黑堅持努力的人都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麼,沒有絲毫付出還想要一個滿意結果的人簡直是痴人說夢。

上天只會垂青有準備的人,沒有黑暗路上默默地拼搏,再多的幻想註定只是虛妄。

有一種改變,不是爭吵抱怨,而是安靜不語;有一種報復,不是大吵大鬧,而是若無其事。

有人說:“人,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更加沉默。”思靜沒有氣憤,她只是感到了人心的悲涼和青春的頹敗。

一個人的我行我素,完全不顧及周圍的環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不僅僅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已經失去了做人的一些基本素養。

如果在做人方面都是如此欠缺,其他方面即使再怎麼優秀,也是空談。做人是交朋友的重要衡量標準,失去了做人的本質,這個人大可不必接近。

沒有素質之人不足以稱之為朋友,一方面而言,他做任何事情的的出發點只有自己,擾亂了他人的生活秩序,甚至踐踏了別人的尊嚴;另一方面,他的人生沒有什麼意義可言,失去了生命本來的顏色,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娛自樂。

自由本是一個含有意境而高尚的'詞語,擁有自由的時光和權力,本該是人生一件很美妙的事情。然而,一個人,終究不是超脫於這個星球之外的獨立體,一個人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便處於自由狀態。

喧鬧的對立面就是安靜,靜是要經過鍛鍊的,靜,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諸葛亮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心浮氣躁,嘰嘰喳喳,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

畢達哥拉斯曾說: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其實,約束自己,也等於給了別人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一個人與周圍事物相處的和諧,讓周邊的人和事物處於一種舒服自然的狀態,才是一個人最高級別的素質。

喧鬧是高調的一種變現形式,喧鬧的環境,難免擾亂內心和生活的節奏。無關正事的八卦雜談,不僅浪費了時間,也在慢慢減低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馬德也曾說:低調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茶罷,一斂裾,絕塵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讓人欣賞不盡的優雅背影。

在生活面前,我更願意選擇做一個低調優雅的人。

熊浩在《奇葩說》裡描述個人和群體的關係時的觀點:

如果你是一點光,只要你亮起來,你的微光就會吸引微光,微光再吸引微光,然後微光就會變成絢爛的光彩。

自律,是微光其一,在一個人的自律裡,是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態度。作家嚴歌苓也曾寫到:“我當過兵,對自己有一套嚴格的紀律要求。當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難都不算什麼,人必須為自己負責。”是啊,我們不再是幼稚的小孩,在人生選擇的道路上,首先要對自己負責。

生命不可重複,這僅有的一次,每個人都要走好屬於自己的道路。

那些不具備素質或者偏離奮鬥軌道的人,首先我們可能會提醒幾次,倘若他們視而不見,之後,我們可以管好自己的嘴,大可不必去管別人的事,做好自己,足矣!

未來屬於自己,未來取決於現在的行動,所有的磨難,都會在明天以另一種方式償還。朋友,所有的一切,你不必著急,時間會向一一向你證明。

在一次採訪中,51歲的劉嘉玲被主持人問:“你最享受人生的哪一段時光?”她堅定地回答說:“最享受現在,此刻就是我最好的時光。”確實,當下便是最好的時光。

最好的時光裡,你可以嘗試保持自律,每天認真做真實的自己;最好的青春裡,鼓足勇氣默默前行,尋找自由的心靈。

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2

燃放鞭炮不能妨礙他人的自由

燃放煙花爆竹者行使自己的權利不能妨礙他人的自由。你欲享受燃放鞭炮之樂,也可以自個兒找沒人的地方樂去,別在公共場合傷害了他人的權益。

燃放煙花爆竹的禁與開禁之爭,每年春節都要吵上一吵。仔細察看反對禁放的理由,翻來覆去還是“民俗”二字。秋風先生有一段較具代表性的闡述,“時間、歷史本身就已經賦予了這一習俗以存在的足夠正當性。一種慣例,一種習俗,如果它已經存在了數百年,被人們普遍地遵守,且沒有造成顯著的傷害,那麼,它的存在權利就是無可置疑的。”

然而果真“存在即合理”嗎?民俗也有消長興降,燃放鞭炮的“民俗”本身就是發展的產物。中華文明以農業為根基,燃放鞭炮的象徵意義在於趨趕野獸保護收成。火藥發明以後,鞭炮才逐漸流行起來。對於動態的民俗而言,竹子能夠被火藥替代,為什麼今天的鞭炮就不能被更好的民俗所替代呢?

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 第2張

更應看到,時至今日,燃放鞭炮的禁與開禁之爭仍然遠離農村。這種脫胎於農業文明的“民俗”,是否也應在城市裡放任自然,當然值得質疑。我們即便承認,數百年來燃放鞭炮的確“沒有造成顯著的傷害”,這也不代表它在當下的城市也沒有顯著傷害。我不願列舉那些火災和傷亡的具體資料———燃放鞭炮帶來的空氣汙染和噪音汙染本是個活生生的事實。

蘇振華先生還辯解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呢?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僅僅根據某種具體行為造成的惡的後果來否定習俗……這是一種理性的僭越和狂妄。”我也可以同樣反駁,“子非魚,焉知魚之苦?”肯定喜歡鞭炮的那一群體的“樂”,又怎能否認厭惡鞭炮那一群體的“苦”。在這個權利勃興的時代,焉能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也因此,在我看來,燃放鞭炮其實沒什麼禁與開禁的問題。從法治的視角看,燃放煙花爆竹當然是一項權利。安全其實並不是禁放的理由,吸菸有害健康,有人偏要放棄自己的健康而追求一時的快樂,能奈之何?

問題其實在於,你行使自己的權利不能妨礙他人的自由。你是個不要自身健康的菸民,愛抽抽去,但別拉上無辜者為你陪綁,這就是“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的理由。你欲享受燃放鞭炮之樂,也可以自個兒找沒人的地方樂去,別在公共場合傷害了他人的權益。

我見識過一些城市的春節鞭炮之惡,各家吃飯前就在門前的樓道里放,從臘月的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燃放的名目。不能只看到了燃放煙花爆竹的社會收益,卻忽略了它對社會的傷害。

我當然不期望春節燃放鞭炮的習俗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我期望的是,在培養尊重他人的公民意識和革除燃放鞭炮之弊的大方向上,社會能有更多共識。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自居,尊重他人就是最基本的禮儀。

不放高分貝的鞭炮、不在公眾場合燃放、不在子夜之後燃放(除夕例外)、不當街扔點燃的炮仗嚇人、不在沙灘和草地等難以清掃的場地燃放……這些在紐約甚至在泰國的華人聚居區都已得到良好遵循的社會公德,卻為中國很多城市所缺失,著實令人扼腕。城市公共場所禁放之爭也許仍然無解,能否先在燃放鞭炮的禮儀上求同存異?套用那句流行語:素質!注意素質!

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3

帶學生去日本,日方安排了去山上春遊。午飯是盒飯,筷子是方便筷,有個日本的學生開啟筷子的那一刻,包裝紙突然被風吹走了,於是,他就像捕蝴蝶一樣在山上追逐著那張紙。我問隨行的日本老師,老師的大意是,男孩的筷子包裝紙飛了,那是他的失誤,他必須解決好,不能妨礙他人。於是,我看到那個男孩在抓到了包裝紙以後,小心翼翼地放到盛放垃圾的袋子裡,然後才回來專心吃自己的盒飯。

放眼望去,山上真的很乾淨,沒有一絲一豪的人造垃圾,和國內的山有明顯的區別。原因很簡單,等到春遊結束時,所有的垃圾都被裝在大袋子裡被帶走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妨礙他人,這麼簡單的道理,卻體現了一種教養。

我們國內也有這樣的說辭,也有這種教育方式,可是,為什麼我們的山上就有垃圾呢?就不能幹乾淨淨呢?原因很簡單,我們課堂上學的理論和現實中的做法是分裂開的。也就是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現實中如何去做卻是另一回事。

所以, 我現在越來越不喜歡出去旅遊了,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多。除了因為節假日各大景點人滿為患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喜歡景點的衛生。山清水秀的美景,偏偏有塑料袋刺眼,正醉心於山水之間,陶然共忘機呢,風颳過來一張紙巾,真是要多掃興就多掃興。

如果人人都自覺遵守我們學校裡學過的規則,如果人人都有一種教養,做好自己,不妨礙他人,那麼生活也許會方便的多,美

前幾天早晨去上班,在最後一個路口的時候堵住了。原因很簡單,路口的訊號燈壞了,四面八方的車輛彷彿怕自己吃虧了一樣全部按照自己的路線一窩蜂似的衝向前。於是,十字路口的`情景變得很壯觀,公交車,私家車,電動車,三輪車,擠成了一團。你調個頭,我拐個彎,這個按兩聲喇叭,彷彿說,“哥們,讓讓好不好,我著急送孩子上學。”那個迴應兩聲喇叭,“哥們,對不住了,我著急上班打卡。”就是一個路口,整整花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如果人人禮讓一下,不要光考慮自己,儘量不妨礙他人的話,各行其道,一切順暢,五分鐘就完事了。

每次過紅綠燈口,總是提心吊膽。有多少人開車的時候,在計較“右轉和直行哪個該優先?”“禮讓行人到底要不要?”“路怒族”越來越多。你別我的車,我超你的車,你敢罵我,我就敢追上揍你。有多少人開車的時候咒罵不休?有多少人停車撕打?

我親眼目睹了騎摩托車的和開私家車的兩個小夥子撕扯在了一處。起因就是因為一個超車,一個罵人,然後血氣方剛的倆人就停下車扭打在了一處。兩個穿著很時尚的年輕男孩子啊,甚至一個人還戴著眼鏡,看上去很斯文的樣子,就為了一點小事,毫無形象地戰鬥在了一處。

在日本的時候,也走過紅綠燈口,剛開始是提心吊膽,生怕一不小心就交待在了陌生的國度裡,恨不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所以,直行過紅綠燈的時候,只要看到有拐彎的車輛,我就趕緊停下來,想讓對方先過,但是,對方的車輛就那樣靜靜地停下來,等我先行,開始的時候,我其實很膽怯,停了半天,沒有移動腳步,最後就更不敢了,萬一我移動了,對方看我大半天沒有動靜,以為我不過,撞上了咋辦?沒有想到的是,那輛車就一直在等著,等我三步兩回頭地過了路口才發動。

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 第3張

所以,我想,各行其道,按照規則行駛,不妨礙他人,應該是不難的事吧?這樣的教養應該是人人都能擁有的吧?

小區有個小廣場,孩子們都喜歡在那裡玩耍。可能好多人都覺得,既然是公共場所,大家都有份,你能玩我也就能玩。所以,裡面經常會很熱鬧。有踢球的孩子,有騎車的孩子,有跑的孩子,有跳的孩子。做遊戲的,玩玩具的,唱歌跳舞的,一片繁華熱鬧。

在其中有些孩子,只考慮自己,不管他人,自己玩的不亦樂乎,卻給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而令人不解的是,家長竟然沉默不語,一點表示都沒有。

有一個黃昏,幾位老人坐在廣場邊的長凳上閒聊,突然伴隨著一聲巨響,涼水紛飛,濺得到處都是,也濺到了老人們的衣服上。原來是有個孩子,拿著一個氣球,氣球裡盛滿了水,毫無徵兆地摔在了老人們身邊。孩子可能覺得好玩,開心地蹦跳著,而他的家長則坐在不遠處,聚精會神地玩著手機,一聲不吭。

不是應該讓孩子向受了驚嚇的老人們道歉嗎?不是應該教育孩子不能妨礙他人嗎?這難道不是最基本的常識嗎?這難道不是最起碼的教養嗎?然而遺憾的很,那個孩子的家長就在那裡沉默不語,彷彿那個孩子沒有做錯事,實在令人無語。

我冷眼旁觀著那些孩子,橫衝直撞,彷彿那個廣場就是他們自己的樂園,別人根本不存在一般,而那些家長,就一直在那裡玩手機玩手機玩手機。

也許讓人按照聖人的教誨去愛你的敵人很難做到,但是,至少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給他人造成困擾,是最起碼應該教育孩子知道的吧?連自己家的門前雪都不掃,哪裡能夠奢望去掃別人的瓦上霜呢?無數個熊孩子的誕生,難道不是由於我們做家長的失職嗎?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會明白不妨礙他人是最好的教養呢?又怎麼能夠按照規則去做呢?

我所在的學校,規定不能把飯帶到教室。但是早晨總有些學生會帶早飯去教室吃。我的一個同事,曾經站在講臺上,滿臉無奈。她說,“我是懷著一顆慈母的心,擔心你們不吃早飯,對身體不好,所以默許了你們帶飯來吃。可是。看看你們做了些什麼?剩下的殘羹冷炙,就這樣任由它們放在桌子上,抽屜裡,難道你們這麼大了,都不知道自己的東西要收拾好,帶走扔垃圾桶裡嗎?你們讓下節課的學生怎麼來上課?”

什麼時候,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不給他人造成負擔,不妨礙他人,這麼簡單的道理能真正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準則呢?什麼時候,我們每一個人才能把這個最基本的準則變成我們的教養呢?我們期待社會和諧,安居樂業,可是,如果連這樣不妨礙他人的教養都沒有的話,我們所期待的美好生活就是水中月鏡中花。唯有每個人真正踐行做好自己,不妨礙他人,唯有這種教養融化到我們的血液裡,我們想要的生活才能到來。

TAG標籤:妨礙 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