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樂園

當前位置 /首頁/娛樂八卦/開心樂園/列表

數學教學隨筆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隨筆

數學教學隨筆1

數學內容走進國小生生活,讓國小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國小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國小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國小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國小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國小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國小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國小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國小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國小生了解知識從哪裡來,更要讓國小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2

前幾天我校進行了評教評學活動,聽了三四年級幾位教師的課感想頗多,但從整體看這幾節課主要的教學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方法。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參與面較廣。教學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學生根據內容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這樣很快喚起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一開始便以一種愉快的情緒進入學習情境,為能主動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礎。當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了算式後,他又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再班內交流彙報。通過學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了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不但體現了演算法的多樣化的理念,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將學生置於現實的問題情境之中來學習數學。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教學隨筆3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通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裡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路,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裡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地落實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地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地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地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地同時,提高課堂教學地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地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地活生生地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地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地知識,具備該具備地各種能力,提高應有地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地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地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數學教學隨筆4

使用糾錯本的具體做法

“錯誤”,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而“糾錯本”的使用,讓“錯誤”體現出其內在的價值,更成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從學校去年提倡數學中使用“糾錯本”以來,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糾錯本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即:讓學生研究錯誤,讓學生歷經由錯誤到正確的歷程,進而形成反思的習慣,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開始,特別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他們並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一味地將錯題及其正確答案抄在“糾錯本”上,卻不知道怎樣去分析錯題,因此只能以“不會、不細心”等膚淺的理由來說明錯誤原因。在解題過程中,究竟是概念不清還是誤解題意,是忽視了隱含的條件還是思維的定勢,他們沒有認真地反思自己原來為什麼會出錯。由於錯解及其過程的缺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對自己當時的思路與想法逐漸淡忘,在翻看“糾錯本”的過程中也就不能對自己曾經的錯誤一目瞭然,因而很難提醒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如何引起注意。所以在一開始,教師要當好學生的柺杖,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如何糾錯的模型,主要是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另外,在使用糾錯本的過程中,學習順利的孩子,相對糾錯的題目就少,而學習困難的孩子,錯題相當多,如果只是將錯題抄上改正,只會讓學習困難的孩子越來越吃力,甚至討厭糾錯本,所以,也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錯題糾錯,讓好點學生幫助講解,達到共同進步的雙贏。

以上是我在使用糾錯本的過程中的嘗試做法,希望糾錯本能夠真正對學生達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功效,當然,這需要長期的堅持。

數學教學隨筆5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課堂狀況,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適時地突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聽過的許多公開課中,經常會看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和欣悅的心情從事學習,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設定數學問題,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學要從問題開始

教學從問題開始。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核心與靈魂,思維來自疑問與驚奇,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一個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如在對數的教學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屍,提出疑問:為什麼科學家算出辛追死於2200年前?又如在學習指數當時,引入細胞分裂現象。這些實際問題都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體會啊!

二、要在重點和難點處設定問題

數學教材中的有些內容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這要教師在其中設定一些問題或有趣的情節,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從而便於學生理解,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起來更輕鬆。

三、在教材易於出錯的地方設問題

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最常見的錯誤是:不顧條件或研究範圍的變化,丟三掉四,或解完一題後,不檢查不思考,故學生易錯。讓學生嘗試去“碰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期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設問題於課堂的結尾

有人說:一堂好課也應設問題而終,使其完而未完、餘味無窮。在課堂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啟下地提出的問題,這樣不僅使舊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同時也不斷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這就是我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教學就是一種藝術,過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藝術展示給學生,引領學生創造自己的藝術品!

數學教學隨筆6

大數的寫法,一直以來都是大數教學的難點問題,不少學生無論教師怎麼講,就是不能領會寫數的要領,寫出來的數總是錯誤百出。比較典型的錯誤主要有:1. 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寫零,寫幾個零,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數位順序;2. 錯誤的認為寫數就是簡單的把每級的數全寫下來,拼成一個數,如:二十五萬三千,寫成:2500003000。學生一旦出現這方面的錯誤會給二次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如何解決寫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呢,今天課堂上學生髮現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案例]:

學生先自主探索大數的寫法。

師:同學們已經會寫大數了,你們能將寫數方法交流一下嗎?

生:先分級。

師:數都沒有寫出來怎麼分級呀?

生:不能把漢字分級吧!

生:我是先寫億級的數,再寫萬級。

生:在讀法裡先找“億”字,它前面就是億級,寫下億前面的數,再找“萬”字,寫下萬級的數,最後寫個級的數。

師:找一個數試試看。

生:三百零五億四千萬,先找到“億”字,億級就是三百零五,寫下305,“萬”前面是萬級,再寫下4000,最後寫個級的4個0。合起來就是30540000000。

師:如果是二十五億零九萬零三百,按照這種寫法,先寫的億級的25,再寫萬級09,最後寫個級的0300,合起來就是20090300。

生:不能,這個數是二千零九萬零三百。

生:老師萬級寫錯了,萬級應該是四個數位,你只寫了兩個數位,還有千萬位和百萬位的零沒有寫。

生;每級都有四個數位,沒有的要用零來佔位。

……

緊接著,我和學生嘗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寫了不少的數,學生髮現這個方法真管用:在寫數時只要找到每級的數,再把各級的數從高位依次排列,就組成了要寫的大數,只是在寫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每級都有四個數位,哪一位沒有就用“0”來佔位。

過去教學寫數都是藉助數位順序表,但學生仍舊不能一一對號入座,時常出錯,可今天用學生髮現的這種“找級”的方法,效果真的很明顯。通過作業的反饋發現:全對的佔了近一半,大部分學生的有些細小的失誤,但不影響他們正確的寫數,58人中,只有三、四個學生需要進行二次輔導。

與教材上介紹的方法相比,可能這種方法還不夠完美,還有許多需要補充、完善的地方,但這畢竟是學生自創的,代表了他們自己的智慧,同時這也是最適合他們、最易被他們接受的方法。“適合學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四】

數學教學隨筆7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裡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8

本學期的教學真是問題不斷,前一陣子是簡便計算,好不容易將這一內容處理完,還沒有過幾天清閒日子,問題又出現,弄得我真有點招架不住。

這次的問題是名數的互化,這節內容,原義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級上冊,而現在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將這一內容下放到四年級下冊,以《生活中的小數》引出名數的改寫,其實質內容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教學中,我通過例項“比高矮”,引出統一單位進行比較的必要,接著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名數改寫的方法,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可一到練習環節問題還是接踵而至:第一次練習,17道題,全對的只有5人,佔全班人數的1/12,只做對3題以下的有近10人,佔全班人數的1/6;考慮到練習的效果差,第二節課又進行了對比練習,再次通過對比讓學生髮現高階單位的名數與低階單位的名數互相轉化的特點,隨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練習,共練習了24道題,全對的8人,約佔全班人數的1/7,只做對3題以下的有7人,約佔全班人數的1/8;針對這7人的特殊情況,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瞭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不過這時的輔導是傳授式的輔導。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於哪種轉化:是高階單位轉化成低階單位,還是低階單位轉化成高階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後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上週末,又進行了第三次練習,相比較前兩次單獨的名數轉化,這次的練習難度更大,有這樣一些內容:(按從小到大排列)904千克、9噸4千克、9400千克、;0.72分米、7米2分米、7.02分米、0.72米;5.05平方釐米、0.505平方分米、505平方釐米。可這次課堂練習的效果還是不容樂觀,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出現了錯誤,由於錯誤面比較大,今天我又用了近20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共同分析這三道題,學生的課堂表現總體來說還不錯,可隨後的訂正還是讓我哭笑不得,出現同樣問題的學生有近15人,主要分不清9噸4千克、9.04噸;7.02分米、0.72米;0.505平方分米、505平方釐米這幾個數的大小,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解決,我只好圈出容易錯的地方,要求他們先轉化單位再比較,一直到放學,還有5個學生沒有過關。

經過三次練習與不斷的輔導發現,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並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覆地問著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階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階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

可既然本冊安排了這一教學內容,就有必要讓每個學生掌握它,如何解決,怎麼解決,我心裡亂成一團麻,就在準備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了能不能將學過的單位進行整理,讓學生背一背,情況是不是會有好轉,可這一想法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是因為我不願意自己的學生成為死記硬背的機械。如果明天錯誤依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是繼續還是放棄?

數學教學隨筆9

這節課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過從學生喜歡的課本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然後通過組織學生實踐操作,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量出的結果不一樣;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有時量出的結果一樣,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為了使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準備好了要用的學具,曲別針和一角的硬幣7個。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初步體驗了用不同的長度作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接著又用不同的長度做標準去測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在這一個活動中有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直尺去測量課桌的長,然後再用曲別針去測量數學書的寬。顯然教材設計者充分考慮教具的實用性,讓孩子能夠比較方便。而且是為了讓學生的比較容易進行比較,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的。但是孩子在測量課桌的長的時候,由於學生用的尺子長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測量的結果也不一樣。但是這一活動恰恰又讓學生體驗了用不同的長度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

這節課,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感覺上得太匆忙,不輕鬆。而且,每次總有個別學生不帶學具,不認真聽操作要求,這也是個問題。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數學教學隨筆10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國小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國小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匯入

在匯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建立“憤”、“緋”情境,使國小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國小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國小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國小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國小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國小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國小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國小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國小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匯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裡利用國小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國小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匯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國小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國小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國小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裡,既對國小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國小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國小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國小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國小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國小生願學、善學、樂學。

數學教學隨筆11

國小二年級的數學課很簡單,簡單的我只是讓學生們預習一下他們就基本會做了,只需要我再重複一遍加深印象,因此我的教學方式和課後的練習就顯得很重要。因為知識僅僅是知識,國小生學習到的僅僅是知識。而我授課的過程是要幫助學生把這些知識串聯成為一個整體,並將本課的三維目標很好的傳達給他們。課後的練習自然也很重要,數學習題的做題格式以及學生認真、細心的態度都需要在習題中發現並培養。這裡,我想要說說給國小生布置作業的一點看法。

聽多了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聲音,因此我也想著儘可能的給學生少佈置作業。我給他們佈置的作業就只有一道題,並且還不用抄題,只需要他們把計算過程和答案寫上就可以了。原本以為這樣做應當沒問題,學生們負擔輕了,做起功課來自然要認真一些。然而收上來的作業本卻出乎我的意料,字寫得歪歪扭扭姑且可以理解,計算過程很簡單也說的過去,但最基本的做題格式也都很少有人寫對。學生們或許以為我不讓他們抄題也就不用寫答案和單位了,只把一個算式擺在那裡,而且還有很多是算錯的。儘管在讓他們做之前我已經給了足夠的提示,但二年級學生畢竟還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再怎麼想象,也終究代表不了他們的現狀。依我看,我所佈置的三次作業雖然不用花費多少功夫就能做完,但基本沒有用處,因為本課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內容我都沒有達成,這幾次的作業也可以說是失敗的。對於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國小生的課業負擔自然要嚴格控制,但並不是不要“負擔”,而只要不是“負擔過重”,適當的練習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也有利於對課堂上所學內容的理解,更有利於學生適應數學習題的常規模式,比如應用題要寫答案、要帶上單位等等。新教師往往會因噎廢食,聽慣了一種聲音,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是全盤避免這種情況,要不就是有深深的陷入到應試教育的弊端中去。在學生課業負擔多少的問題上,新教師常常犯錯並不鮮見。

其次,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是否應當根據習題做的好壞分出一個等級來呢?我是指對作業做的好的同學得上一個“優秀”或者“A”;對做的不好的同學打上一個大大的“X”?國小生自然喜歡多被老師鼓勵和表揚,得到“優秀”的學生也自然很高興,但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應當是讓作業做的不好的學生也能得到表揚和鼓勵,因為在表揚和鼓勵之後他們的進步會更明顯。所以,作業後面時不時寫幾句鼓勵的話,畫上一個笑臉的符號,不失為一種有效地鼓勵措施。

最後,我想說的是,即便是佈置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也很有學問,這也是一名新教師該用心思考的。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又最大限度的考察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這便是優質作業所能達到的`效果。而目前我的做法是,並不會對學生的作業做過多的思考,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隨意佈置作業,這樣的結果便是學生只是機械性的在做題,並沒有達到預定的練習效果。

數學教學隨筆12

教材簡析:

蘇教版教材從四年級起,每冊安排一個單元,相對集中地介紹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的一些具體經驗上升為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首先讓學生學習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資訊,並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並主動運用有關策略解決問題。

基於這樣的教學重點,我在設計時,是這樣去做的:

1、重視策略的形成,而不只是關注具體問題的解法和結論。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資訊資源,將現實情境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探索和掌握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反思、提煉相應的經驗、技巧、方法,真正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2、重視對策略的體驗,而不只是關注策略的應用。解決問題教學的本質應是“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問題的解法和結論。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同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可以在傳遞中習得,但策略卻不能從外部直接輸入,只能在方法的實施中感悟獲得。

學生在反覆比較中形成策略,在應用中體驗策略。由“原來的不知道該如何整理”到“自覺地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

我看到了論壇上,大家給我提出來的建議,我會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的。

1、想把題當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全部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所以感覺課堂上重點不是很突出。

2、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對學生的針對性的評價比較少。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瞭解平均數意義,會求平均數;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小。通過對這個單元的教學,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讓學生在認知衝突中體會學平均數的必要性。

平均數是表示資料集中程度的特徵數。為了讓學生認識平均數的資料,我們在教學中沒有直接呈現概念引出平均數,而是在學生的認知衝突中引出平均數的概念,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體會到學平均數的必要性。

2、讓學生在具體的試驗與操作活動中加深對事物發生可能性的體驗。

這個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知道有的事情可能發生,有的不可能發生,還要進一步體會有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可能性小些。如在“猜一猜”中,安排了“轉盤”和“拋圖釘”兩試驗活動。設計這些試驗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提出猜測—收集和整理資料—分析試驗結果”的過程,這樣可以豐富學生對事物發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觀體驗。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讓學生親自經歷對隨機現象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學生首先猜測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後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試驗,收集試驗資料,分析試驗結果,並將所得結果與自己的猜測進行比較。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將自己的最初猜測與試驗結果進行比較,這將促進他們主動修自己的錯誤經驗。

數學教學隨筆13

在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

要使學生一拿到數學新書時就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學生的興趣是它的基礎。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麼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這在第一課尤為重要,特別是佈置第一課的前置性學習中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培養學生情感,使生親師通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知識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情感傾斜,關注學困生

對於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教師在情感上多一些傾注,在課堂多一些關注,課後多一些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可能會有所提高,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六】

數學教學隨筆14

教了幾年的國小三年級數學,從中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1、國小三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教了幾年的國小三年級數學,從中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2、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

3、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到哪裡啦,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4、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有時間要多幫助他們,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但是,教學中,我明視訊記憶體在許多不足。比如,合作交流較少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學習習慣。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教學隨筆15

國小國小數學教學隨筆國小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國小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國小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國小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國小數學,必須認真學好國小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國小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國小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國小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國小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國小數學風采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裡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國小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TAG標籤:隨筆 教學 數學 #